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近期,《外交官》杂志上刊登了美国专家瑞克的一篇文章,谈及了中国歼-20隐形战斗机的“再次升级”以及可能的“大规模生产”。

瑞克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一系列看法,其中之一是他对WS-15发动机性能的乐观预期,以及歼-20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扩大,甚至可能每年达到“100架”。他甚至预测未来歼-20的生产数量可能超过美国F-22战机,并且有望在2030年前后达到“1000架”。此外,瑞克还认为,随着歼-20的快速发展,歼-35似乎正在失去重要性,尤其是在新型无人机技术崭露头角的情况下。他还提到了六代战机的发展,暗示中国可能将歼-20作为“5.5代”过渡机型,这也让人猜测歼-20可能会在未来过时。

然而,瑞克的评论虽然颇具噱头,但实际上缺乏说服力。毕竟,他的观点建立在纯粹的猜测之上。中国决定生产多少架歼-20,取决于实际需求和计划,而不是盲目地增加产量。

同样地,歼-35项目的前景也取决于实际需要。瑞克认为歼-35似乎“陷入沉寂”,但这不代表它没有在研发中进行。实际上,考虑到不同任务和需求,研发一款中型五代机是有合理性的。此外,美国自身也面临F-35项目的挑战,美国海空军共用F-35,但效果并不如人意。因此,歼-35作为海军舰载机的需求仍然存在。

解放军海军在宣传片《逐梦海天》中展示了一架新战机的模糊影像,尽管不能确定它是否为歼-35,但考虑到歼-15已经非常成熟,未来仍然需要类似歼-35的型号。

至于瑞克提到的六代机,他认为美国空军的NGAD计划可能会面临中国的竞争。这种看法显然站不住脚,中国有能力进行六代战机的研发,就像美国一样。考虑到歼-20已经服役,发展六代战机是一个合理的举措。

此外,美国自己也在六代战机的发展上采取了不同路径,美国空军提出了NGAD计划,而美国海军则有F/A-XX项目。这表明美国也认识到“一条腿走路”的不足,尤其考虑到不同军种的需求差异。

因此,说歼-35在未服役前就已经过时,可能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当然,未来可能会出现新的发展方案,歼-35作为一种研发中的型号,有望不断进步。此外,提到歼-35时,我们也不得不联想到FC-31,如果像F-35和俄罗斯的苏-75一样用于出口,那也是一种可能性。

总结来看,美国专家的言论未必代表实际情况,有时甚至带有一些夸大其词的成分。研发新型战机本来就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不能轻视。而美国自己的行动也表明,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更为可靠。美国空军计划用NGAD替代F-22,美国海军则计划用F/A-XX替代F-35,这已经明确显示出不同需求下的多样化解决方案。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