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有一部票房突破9亿的电影,却依然被一些人定义为“粉丝电影”,是不是有点搞笑?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热情》最终获得了9亿的票房。成绩来之不易。 请问,仅仅因为年轻演员主演就否定整部电影,是否不公平?
《热情》的票房成绩不仅归功于王一博的粉丝,还有各个年龄段和其他职业的路人观众。该片的品质、剧本和表演都得到了认可,在豆瓣上获得了7.2的高分。
我们可以看一下热情和小食的用户画像对比。 《小时代》的观众年龄在24岁以下,占73%,而30岁以上的观众仅占11%,可见《小时代》主要吸引年轻粉丝。
“热”的年龄分布更加均匀。 30岁以上的观众占比高达40%,可见除了影迷之外,选择这部电影的还有不少成年观众。
将《火爆》定义为“粉丝电影”未免太死板。斩获9亿元票房,接受市场检验。辐射了不少路人,成为了体育电影的皇冠,可见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作品。 中性的题材和体育,以轻喜剧的方式呈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惊喜,又接地气的作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偏见呢?
热情可以带来更好的票房。事实上,很大程度上是宣传发行的问题导致了影片没有得到更好的传播。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局限性,老套路的苦苦路演,却没有实现下沉伏笔,各大平台体量的扩大,缺乏卖点后续,都带着一点遗憾。 票房高,没有人说是王一博的功劳,如果票房没有达到预期,有人会说《炙手可热》只是一部粉丝电影,只有王一博的粉丝才会看。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9亿元的票房成绩实在是难以想象,纯粹是靠粉丝的支持。王一博就算是顶级艺人,无论他的号召力有多大,也不可能让2169万人走进影院。 其实很多人否认王一博,认为他们是充当正义使者,否认流量,否认电影的娱乐性。然而,这种否定只是自我感动,因为他们正在用僵化的思维否定一个年轻的演员和一部制作精良的中国电影。
流不是原罪。王一博以自己的流量踏入电影圈,表演自然流畅。他拍摄过很多优秀的励志片。电影陆续上映,未知数超过9亿,天上有8.5亿,热播也有9亿多。
王一博实际上为中国电影注入了新鲜血液。他是电影界的新兴力量。圈子的繁荣,请放大格局,别用流量埋葬了一个潜力新星。 并不是娱乐圈需要王一博,而是电影圈更需要王一博。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的能力。这次王一博可以大声笑了,只要他的粉丝在偷偷地笑。
我是小胖魔,吹捧王一博,我们不是白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