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对一个人最大的打击莫过于“断子绝孙”,此生究竟活得多艰难?才会甘愿不生不养,不留下自己的子孙后代?

事实上,每个家庭都不愿意面临“断子绝孙”的局面,但如果生育注定是把自己的痛苦复制到下一代身上,那唯一的选择只有——不生。

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总人口141175万人,比之2021年减少了85万人。

这一数据无疑说明,我国的人口即将、或许正在走向负增长时代。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女性意识的觉醒。

女性意识觉醒

得益于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直播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家长里短,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全职妈妈们,在网络上分享自己“丧偶式育儿”的场景。

既带孩子、又做家务、还要给丈夫汇报家庭开支等琐事,即使是对婚姻不排斥的网友,在看到这样的画面之后,难免也会改变想法。

近些年因为网络的大力传播,虽然滋生了大量关于网暴的负面新闻,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的传播性之广,终究还是便利了我们的生活。

网络,足以让那些拥有信息差鸿沟、先天资源不对等的少年们,得以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这个世界。

针对网络上各种全职妈妈分享的“丧偶式育儿”,我们都能发现,在其视频内容下方的评论里,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在劝离婚,如果一个人可以生活的更开心,那何必还要背负家庭的枷锁。

当今时代,中国教育早已飞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再加上有张桂梅等大义的“先生们”,女性早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中(生儿育女)那般单一的角色。

越来越多的女性通过学习、教育,开始步入职场,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再加上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部分家庭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尤其在大城市,只有一个独生女的家庭结构比比皆是。

而且现在我国越发严重的彩礼制度,也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很多单身的男性,他们不是不愿意结婚生子,实在是因为彩礼太高了!

倾尽一个家庭所有的财富,付出彩礼结一场婚,这在他们眼中看来,称不上是一场划算的买卖。

随着时代的发展,房地产行业越来越严峻,女性对于婚姻唯一的期待,恐怕就是能拥有一套属于两人的小家,因此,买房也是组建婚姻难以跨越的大山。

毕竟现在的房价,并没有因为许家印等人暴雷就下降,房价一如既往的高昂,如果国家不进行宏观调控,结婚率恐怕还是上不去,“断子绝孙”的现象还是得不到改善。

在比较“卷”的一线大城市,本科毕业的学生甚至找不到工作,在自我温饱没有保障的前提下,又怎么会考虑结婚生子呢?

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压力,让“断子绝孙”好似成为必然的一种趋势。仅靠某种“专家建议”,已经很难改变现状,为此,国家必须适时出手,才有可能破局

破局

为了刺激年轻人结婚生子、繁衍后代的意愿,2021年8月,国家已经开放“三孩政策”。

而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出生的新生儿数量为959万人,其中仅新政策下的“三孩”,就占比高达15%

根据这个趋势,在2024年初相关数据出来时,2023年的生育数量想必也是呈增长态势。

其中某些地区针对此现象,还特地出台了适宜当地的津贴、福利等,比如长沙市,愿意生育三孩的家庭,一次性奖励10000元的津贴,在杭州,二胎奖励5000元,三胎奖励20000等等。

即使有这么多的福利政策,依然还是有不少年轻父母保持理智,不愿意生孩子。

因为承担养育一个孩子的时间和金钱付出,完全不是那一两万的津贴就足以解决的。

孩子未来的教育、医疗、成长过程中的各项资金投入,在理智的夫妻看来,无疑是在做一场长达二十年左右的长线投资,而且之后是否会收到回报,没有任何规律可循。

更令女性恐慌的是,生育是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

在一些比较严苛的单位里,太多女性在生育期间,被其他的员工顶替。诸如此类的事件比比皆是,让人不寒而栗。

后记

经常被人们所忽视的一点还有,人死之后的身后事也需要考虑。

活着买不起商品房,死了买不起墓地房……现在大城市的部分年轻人,除了面对源源不断的现实压力,身后事也是一大压力来源。

来自这一方面的压力,也需要被列入调控措施里,如果国家不总是听网络上某些“专家”的跳脚,每次都发起一些民间的票选,民生真正关注的热点问题恐怕早就被顶到了第一位,且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想要改变人们对生育的观念,绝不是“丁点好处”就能改善的。

只依赖所谓的专家、教授,那些不切实际的预测式发展,只会引发更为强烈的民怨。

内容分享:
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