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6年,随着《五一六通知》的发布,“十年特殊时期”正式开始,提起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陈伯达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他不仅参与了《五一六通知》的起草工作,而且还担任了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组长,是负责具体工作的人。
而江青在新中国成立后到1966年这段时间,基本都是赋闲状态,期间她只担任了中宣部电影处处长、文化部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等闲职。不过,1966年,随着“十年特殊时期”的开始,江青的地位日渐提高,尤其是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后,江青担任了副组长一职,有了具体的职务。
1966年应该算是江青人生中最为得意的一年,也是这一年,江青开始与陈伯达进行权力争夺与斗争。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时,陈伯达担任组长,康生担任顾问,江青只是副组长,不过,三个月后,陈伯达因肺炎住院治疗,在陈伯达治病的时候,江青主持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工作,也是这段时期,“第一副组长”的称谓开始出现,江青也成为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的第一副组长。
晚年的陈伯达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他曾透露,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时,并没有所谓的第一副组长,然而,就在自己住院后,江青不仅主持工作,而且还凭空冒出了一个“第一副组长”,令人匪夷所思。
“十年特殊时期”刚开始时,江青虽然野心很大,但对陈伯达的权力几乎没有什么威胁。那个时候的陈伯达可谓是春风得意,他不仅起草了很多火药味十足的社论,比如《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大字报揭穿一个大阴谋》等,而且还在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增选为常委,成为正国级干部。
江青看到陈伯达如此神气自然心有不甘,为了与陈伯达进行权力斗争,江青做的第一步就是控制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值得一提的是,江青还是小组顾问康生的学生,再加上江青的身份,康生自然是支持江青的,江青对康生也非常客气,从未直呼其名,都是尊称他“康老”。
另外,副组长张春桥也支持江青,每逢小组开会时,江青与张春桥一唱一和,开会决定什么问题,基本上都是江青定下了。最令陈伯达生气的是,自己一手提拔的三个“秀才”,也就是小组成员戚本禹、关锋与王力也投向了江青的阵营,支持江青,作为组长的陈伯达反而成了被架空的“光杆司令”。
陈伯达自身也有个弱点,他虽然是“笔杆子”,理论水平较强,但一口闽南话,说话别人根本听不懂,这也使得陈伯达不善口头表达,在讲话时根本说不过江青。江青当过演员,语言表达非常优秀,堪称伶牙俐齿,相比陈伯达,她讲话具有很大的优势。
在与江青的权力斗争中,陈伯达也是不甘心落下风,但他在与江青的斗争中已经全面落败,急需寻求新的靠山。在这种背景下,陈伯达与原先四野的“一把手”走到了一起。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期间,陈伯达鼓吹“天才论”,投靠了原先四野的“一把手”。在这次会议期间,陈伯达就被隔离审查,会议闭幕当天,中央宣布了审查陈伯达的决定,这也标志着陈伯达在与江青进行的权力斗争中彻底落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