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2月,邓小平去世后,中央给予了邓公极高的葬礼规格,由于身体原因,先前担任过国家领导人的华国锋,并没有出席邓公追悼会。
邓公去世一段时间后,华国锋突然提出了一要求,中央得知后,当即表示全力支持。
那么,华国锋作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决定呢?为何中央会不惜一切全力支持呢?这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华国锋提出一要求
1997年2月19日,将中国引领到一个全新时代的邓小平因病去世。这位伟人去世之后,退出政坛16年之久的华国锋,突然给中央写信,提出要撰写他个人回忆录,希望中央给予支持。
要知道,此前中央多次派人和华国锋谈话,希望他能够撰写回忆录,可是,因为种种原因,华国锋一直没有同意,想不到邓小平去世后,华国锋却突然主动提出。
中央当即表示同意,并派出人员,专门组成一个小组,配合华国锋撰写回忆录,毕竟,回忆录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资料,是非常之多,这都离不开中央的全力支持。
华国锋对回忆录要求非常之高,他要求尽量减少对他个人功劳的描写,要对每一个涉及到的历史人物,都秉承着实事求是的态度。
面对记者的采访,华国锋从来不会夸赞自己,而是按照实事求是的态度,还原历史真相。甚至对于自己曾经犯下的一些错误,也坦然承认。
在中央配合他撰写回忆录时,华国锋多次强调,回忆录应该以人民为主角,回忆录不是一本英雄主义的书籍,而是一本尊重历史事实的书籍。
这本回忆录整整撰写了10年,一直到2008年华国锋去世前夕,这本记录了大量宝贵历史事实的回忆录,最终完成。
在这本书中,后人们了解到了华国锋在四人帮问题上的特殊功劳,了解到了华国锋和邓小平之间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某种意义上说,这本回忆录还原了不少历史真相,让人们消除了不少对华国锋的误解。
二、华国锋是大功臣
1976年4月,在毛主席病重之时,按照主席的指示,政治局会议正式确认华国锋为毛主席的“接班人”。
1976年9月,毛主席去世后,党中央领导人们和四人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不少人认为,如果没有华国锋的无条件配合,四人帮的阴谋很难在短时间被粉碎。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青多次提出要开除邓小平党籍之时,是华国锋配合叶剑英一起,坚决否决了江青的提议。
一直有人认为,在邓小平复出重新出来工作这个问题上,华国锋是进行过阻碍的。事实上,这是世人对华国锋的误解。
华国锋回忆录等相关历史真实史料中明确记载到,1976年10月,江青等人被政治审查后,华国锋发表了关于邓小平出来工作的重要讲话。
华国锋说道:“邓小平是党需要的高级干部,党要请邓小平出来工作,并且要让他风风光光出来工作,不过,邓小平出来工作,需要做好群众工作,需要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叶剑英接着发言道:“邓小平的事情,此前是毛主席亲自过问的,因此,邓小平要晚一点时间复出。”
1976年12月,邓小平在北京301医院治病休养期间,中央开始将一些重要文件,送到医院供邓公阅览。
不久,邓公还被通知参加中央粉碎四人帮的工作报告会议,这一切都是中央让邓公复出的信号,试想一下,如此重要的事情,没有华国锋点头,怎么可能呢?
当然,在毛主席去世后的一段时间里,华国锋的确有过“批评邓小平”的举动,不过,这一切都是为了全国政局考虑,是为了消除四人帮的不利影响。
三、华国锋是赞成邓小平复出的
在党中央内部,1977年1月,让邓小平出来工作,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两个月后,在政治局会议上,华国锋在时机成熟后,正式宣布,四人帮对邓小平的批评,是污蔑,邓小平是忠于党和人民的。
这次会议中,华国锋正式提出要让邓小平复出,并且他还给党内同志解释了,为什么会在邓小平同志复出问题,采取谨慎的态度。
7月,邓小平重新担任中央领导人。试想一下,没有一把手华国锋的同意,邓小平怎么可能正式复出呢?
邓小平复出后不久,因“两个凡是”,华国锋受到了质疑,在党内威望很高的陈云更是在一次会议中指出,两个凡是在当下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是不能适应当下的政治环境的,对于这个问题,华国锋同志要认识到错误。
华国锋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事实上,虽然华国锋一直对毛主席忠诚无比,可是“两个凡是”,华国锋只是没有反对,这个思想,更多的是时任政治局常委的汪东兴在主导。
从华国锋回忆录中可以得知,华国锋担任核心领导人期间,他的思想并不是死板得认准“两个凡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紧跟时代的,比如说在恢复高考问题上,华国锋也是有功劳的。还有知青返城事件,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华国锋主导和同意下进行的。
另外,华国锋在为老同志平反问题上,作出了很大贡献,正是在他的主导下,新中国开始为先前受到迫害的老同志恢复名誉。
1981年,华国锋辞掉了大部分职务。客观地说,华国锋如此不贪恋权力,表明了华国锋大公无私的品格,他的退休,也让邓小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核心领导人。
华国锋退休,确实是全退,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他虽然异常关心国家的发展,可是他没有干涉中央的任何一个决策。
2008年,华国锋去世后,中央给予了他很高的葬礼规格,中央各个部门的领导人都送上了花圈,群众自发前来悼念。通过华国锋的一些回忆录,人们了解到了当年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这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