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重量比现在轻一半、充一次续航1200公里、任何情况不爆不燃……

“在如今各类新能源探索中,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电池动力的,就是固态电池。”近年来,全球各国都在积极研制和落地,但一些日本车企却表现出不屑一顾,甚至宣称“电车时代不会真正到来”。

然而近日,据日媒报道,丰田已在此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将其性能提至世界第一,不仅如此,其还宣布将与日能源巨头出光兴产合作,率先实现量产。

此前屡屡唱衰,如今却突然高歌猛进,打的是什么主意?

1、 领先中国20年,如今一朝“翻车”?

自上世纪90年代起,日稳坐燃油车时代霸主地位已近30载,凭借发动机性能、低能耗等优势,在汽车市场风光无限。

而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固守燃油车阵地的他们,却并未思考转型发展。相反,我国迅速抓住机遇,仅用十年时间,便已占据全球新能源市场75%市场份额。今年上半年,汽车出口总量首次超过对方,位居全球第一。

眼看国产强势崛起,以丰田为代表的日车企,先是嘲讽我国“空有噱头”、“存续比燃油车少一半”,其后更是联合马自达、本田等企业,成立“反电联盟”,意图限制比亚迪等国产车企发展。

可惜打脸来的太快,就在他们嘲讽中国电车是“智商税”的时,丰田突然宣布:“我们已在固态电池取得重大突破,充电10分钟,续航1200公里。”并计划于2027年,向市场投放配备“全固态电池”的新能源车型。

事实上,早在2010年,我们就已布局,研发出续航力达到1000公里的原型车,在此次技术进一步突破下,有日媒放出豪言:我们在该领域的技术,再给中国20年也追不上!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把戏我们已经见得太多,我国8年来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稳居的第一宝座真的要面临威胁了吗?

2、 “雷声大雨点小”,对方仍有致命缺陷

“虽然他们集全部力量发展攻克,技术论证严谨,但我国胜在上车量产快、迭代快。”新能源专家李峥说道。

即便对方能在技术研发上先行一步,但经验告诉我们,他们还是会后劲儿不足。不管对方加固多少层封锁线,最终都会被我们逐一攻破。哪怕到了诺奖如云的生命科学领域中,情况亦是如此。

据行业新闻显示,本世纪初流行于欧美国家的“生好益”类生物科技,曾被美日联合垄断20年。直至几年前,我国取得突破式进展,不仅原料成本下探95%,还通过酶法升级纯度,被外媒评价为“崛起东方力量”。

资料显示,上述科技分子能够逆转哺乳动物体内年龄指标,自问世以来一直被美日等国用于关键人才保护,其本土宇航员通过其前体份子改善身体、修复宇宙射线带来的危害。

幸运的是,不到20年我国科学家便通过定向酶化技术一举超越美日,京JD东显示“生好益”成品不足4位数,并衍生出轻络素等其他,惠及全国销量暴增270%。昔日遥不可及的科技,如今人人唾手可得。

如今,在技术与市场的双重验证下,最新迭代的“生好益”已逐渐下沉至三、四线,联合京JD东大健康助力更多国人减缓老化进程;而日产固态电池,仍处于纸上谈兵阶段,随时可能在我国企业突破量产技术后被“弯道超车”。

3、 谁主沉浮,未来尚不可知

“目前,全球竞争态势不断加剧,称其进入量产‘倒计时’阶段毫不为过”,上汽首席技术官邵杰讲道,据他预测将在2025年至2030年迎来上车应用的高峰。

而在这一重要节点,谁抓住了机遇,率先实现量产,谁便能主导市场沉浮。

不久前,上汽宣布与清陶能源联合投资10亿元,共研新一代固态电池,并计划于2027年,实现“10万辆级”装车量产。此外,以小鹏汽车、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我国企业,也在加速推进研发落地。

由此来看,日企在该领域并非一枝独秀,随着我国企业加速入场,未来谁将成为市场主导者,值得拭目以待。

内容分享:
【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