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2016年,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在网络上引发大量讨论:一位国家领导人的骨灰将从北京“八宝山公墓”移出,转移到上海的福寿园中。

通常来说,我国国家领导人逝世以后,几乎都会安葬在八宝山公墓里,其中被迁移出去的少之又少,大部分是因为罪行被揭露,而被剥夺荣耀,移出八宝山。

那么在2016年八宝山公墓中被迁移出去的人是谁?他为何被移除八宝山公墓,是因为生前的某种“过错”,还是其中另有答案?

知识改变命运

1938年的金秋时节,暂居在上海的黄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家庭成员,并给他取名叫做黄菊。

这时沉浸在新生儿喜悦中的黄家人还不知道,他们怀中的这个孩子,将会在未来成为国家领导人之一。

黄菊出生不久后,黄家带着他回到了浙江老家,而黄菊也在浙江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完成了学业。

对于黄菊而言,能改变他人生命运轨迹的最大原因,就是家人对他学习上的无限支持,而“知识改变命运”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

1956年,黄菊通过十几年的艰苦学习,成功考上了清华大学,选择了非常实用的电机制造专业。

在那个年代成为清华大学的一份子,让黄家人分外开心与自豪,而“前途无量”也是每个邻居对黄菊的评价。

战争已经结束,当时的大学生们便一直认为要以“笔杆子”兴国,就像鲁迅先生那样。

黄家人最开始也希望黄菊能成为一个文科生,文雅而有内涵,在未来不管是分配工作还是找女朋友都非常体面。

但黄菊的想法却不一样,他表示:“新时代需要新的力量,如果要真正地振兴中华、兴复中国,绝不能忽视科学的重要性。”

在学校的几年时间里,黄菊一直在认真学习,心中“强国富国”的理念是他不竭的动力。

毕业以后,黄菊顺利地进入了上海“人造板机器厂”工作,而当时中国工厂的现状就是:技术大部分来自苏联,工厂中的高级工程师也来自苏联。

那时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非常落后,大部分技术都是由苏联援助支持的,也正是因为有这一份帮助,中国人自始至终都很感谢苏联。

很多大学生出了校园以后,都会以为到了“展示学习成果”的时间,但黄菊却一直秉持着“居安思危”的理念,无所谓于自己高材生的身份,虚心请教和钻研着所有工厂机器的运作和原理。

“我们这些老油条还是有两手。”工友对黄菊调笑道。

在那时,正是因为有无数像黄菊这样有着强大的知识理论,又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仲裁的自主科技才能迅速发展。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菊努力学习的成果非常喜人,就连工厂里的老师傅都对他赞不绝口,直呼收了一个好徒弟。

刚毕业没多久,黄菊就凭借着自己努力先后担任了厂里的动力车间技术员和铸钢车间技术员,后来还被厂长看,成为了厂长秘书。

上海成为了黄菊的第二个故乡,除了工作以外,他还在这里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余慧文。

1966年,黄菊从共产主义青年团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次年担任上海中华冶金厂动力车间技术员。

利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黄菊参与了技术改造与技术革新,并成功设计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可控硅电炉自动配电装置。

这个装置可以缩短熔炼时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钢水质量,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为我国工业科技贡献出了强劲的一份力量。

并且他还从理论上总结了“小容量电炉变压器大电流超功率运行”的经验,为此编写出一本理论书籍,使得这一方面的技术革新成果得到普遍的推广和采用。

这个时候的黄菊还不满三十岁,不管是从能力还是潜力上看,都是可以被国家大力培养的对象,于是凭借着这项创新,他成为了车间的党支部副书记,正式步入了公务员的行列,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飞跃的人生

可是黄菊的人生转折点远不止此,时间到了1982年,“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革命化”的“四化标准”被写进十二大党章中,预示着“干部年轻化”的时代即将到来。

四十岁出头的科技人才黄菊是这项标准中绝对排得上号的人选,因为他不仅懂技术、懂知识,更是从学生时代起就深谙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方向。

于是在这一年,黄菊晋升成为了上海机电工业局的副局长,他格外珍惜自己能够为国家、为工业放光发热的机会,无微不至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学。

到1983年,四十五岁的黄菊被任命为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并兼任党委书记。

走到这一步,黄菊已经靠着知识完成了“小人物”的跨越,从此走上了更加耀眼和伟大的舞台。

在这个岗位上时,黄菊用着他敏锐而开阔的思维主抓上海市工业,用全面多方位思考改善机械工业,积极推动企业改革,而这些也是他二十多年从业生涯中不断钻研出来的成果。

上海的工业被黄菊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领导非常认可黄菊所带来的显著成效,于是便让他担任了市委秘书长。

在市委工作的时候,黄菊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加强了各部门的工作协调,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推动了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1985年,黄菊升职为上海市委副书记,分管上海的宣传文化工作,在职期间,他坚持对党的宣传文化工作,积极推动宣传文化部门的建设,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到次年,他担任了上海市副市长,先后协助两任市长开展工作,对上海的经济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当时的经济发展正是靠着工业发展为基础,因为出身理工、深谙工业发展,因此黄菊一方面加强了上海的生产调度指挥,另一方面又深化企业改革和城市管理,使得上海先人一步,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1991年,黄菊成功担任上海市市长,而他的上一任,则是朱镕基,朱镕基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以后,接任上海市长的黄菊压力倍增,他时常想:自己能比上一任领导做得更好吗?

浦东作为上海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在过去的发展其实是一直不尽如人意的,但黄菊积极推动了浦东的发展与开放,率先提出了“浦东发展与开放的总计划”。

他的这项决定在未来成功将上海的“城市病”给治好了,而这个“城市病”,是改革开放以后,上海高强度的经济发展所遗留下来的城市管理问题。

城市发展飞速,但是因为各类建筑升起,上海的人口可居住面积迅速缩水,人口密度达到了当时全国最高。

眼看着磅礴的经济发展已经影响到市民们的生活,黄菊便必须有所作为,将这个问题解决。

如果这个问题被解决,那么在未来,只要中国的城市再度经历这个矛盾阶段,就可以参考上海的经验来进行改革,反之,中国的城市发展可能就要思考其他方向的发展可能。

当时黄菊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土地批租”:既然上海市区已经土地可用,那么就开发出新的地盘划进上海市区。

但是开发新城市是需要大量资金的,即便上海市政府再怎么有钱,也无法承担对整个浦东新区的开发。

于是乎,黄菊便想出了将土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分开,设定一个租约,将使用权交给私人开发。

为此,黄菊还和市委多次抵达香港学习城市开发经验,刚到香港,他便敏锐地发现“土地批租”不仅可以快速获得建设资金,还能极大限度地完成基础建设、改善民生,同时又能吸引外资,实现招商的目的,最终繁荣一方。

黄菊在任职上海时就曾研究过香港的城市发展史,这座城市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数十年里成为变得发达,正是依靠着土地吸引外资和科技的入驻,然后再发展贸易所产生的结果。

这样的办法并不是脑袋一拍就能实行,黄菊按照正规的手续走流程,而国务院本来就支持开发创新,浦东的开发事宜很快就提上了日程。

黄菊对此积极付出的实践,为浦东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浦东能在今天成为金融中心,也有着黄菊的一份功劳。

而在上海工作的四十年时间里,黄菊还一手推动了世界第一大港“洋山港”的建设,这座举世闻名的深水港使得中国的进出口量大增,推动了上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原本的上海港一直很难满足上海高速增长的经济,于是经过多年的论证,黄菊决定为上海修建一座深水港。

他希望能够从多个角度的考虑来解决上海港口的问题,甚至还亲自坐船出海考察,邀请了国际上专业的机构对上海周边的海岸作出精确评估。

黄菊常常说道:“必须要跳出上海去看上海。”

深水港的选址最终被定在上海以南32公里的嵊泗列岛上,这个地方原本属于浙江省舟山市管辖,不过鉴于这个位置对于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两地政府之间达成了协议,即土地属舟山管辖,但是管理经营属于上海港务局。

这样的合作项目既能满足上海市对大型港口的需要,又能推动舟山的财政收入,带动当地地方经济增长,可谓双赢。

新港口开通以后大大缓解了上海的港口运输压力,而上海也拥有了与之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海洋门户。

到去年,上海的年货物吞吐量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进出口货物占全国货物运输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上海也在以一种几近飞跃的速度提升。

离世回家

有了好几项伟大功绩,能力出色的黄菊受到中央高度赞赏,在2002年被选举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又到2003年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正式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

本以为黄菊会以带领上海飞速前进的工作姿态,再带领中国飞速前进,可惜天妒英才,2007年,黄菊病倒了。

在病床上,黄菊高烧不退,身体状态极差,或许是预感到自己生命垂危,黄菊留下遗嘱说道:“我死以后,就把我的遗体捐给医学吧,这是我能为科学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2007年6月2日,和身旁的家人朋友们告别以后,黄菊安静离世。

他的离开让国家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导者与贡献者,回顾他的一生,他对于上海和国家整体经济科技发展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

因为黄菊在生前曾多次提到过,上海市自己的第二故乡,这个城市承载了他太多记忆,他希望自己能回到上海生活。

他的故事在上世纪激励了无数人,他的成功也让无数人坚信:只要保持对新思想、新技术、新理念的开放态度,积极为城市创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走进城市,让城市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黄菊无数次坦承过自己对上海的深厚情感,让无数市民信任和支持他,也是他的先进治理思路,为上海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所以黄菊被葬在八宝山八年以后,黄菊的家人向组织提出,希望能够将黄菊的骨灰移转回上海。

组织同意了黄菊家人的请求,于是他又回到了这个自己奋斗大半辈子的地方。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