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大概需要2-3分钟,诚邀您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先点后看,养成习惯,您的支持与鼓励便是我们创作的最大动力!
电动汽车哪家“强”?特斯拉称“二哥”,没人敢称“一哥”占便宜。
然而,最近国际电动汽车市场却是风云变幻。比亚迪第三季度财报“成绩单”堪称亮眼,相比之下特斯拉却一夜间蒸发超过5000亿市值。难道,不知不觉间,比亚迪已经拥有了稳坐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一哥”位置的资格了吗?
比亚迪“成绩”炸裂
不久前,比亚迪第三季度财报“新鲜出炉”,不仅扛住了“消费降级”带来的冲击,而且还逆向增长。单就第三季度,预计净利润盈利就有95.46亿到115.46亿元,而前三个季度预计利润则可以达到205亿元到22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0.16%。
具体到销售的车辆数字,截至到9月30日,比亚迪第三季度销售出去的纯电动汽车多达431603辆。与上个季度相比,增幅高达23%。如果再把混合动力车算上,销量更是直接翻倍,达到惊人的822094辆。
这一刻,比亚迪距离电动汽车全球销量“一哥”的特斯拉,到底还有多少差距呢?答案是,3400辆。然而,别看特斯拉稳坐电动汽车全球销量“一哥”的位置,但最近的处境却并不好。
特斯拉市值蒸发5000亿,降价促销量
特斯拉第三季度的财报,让人大跌眼镜。虽然第三季度营收依旧实现了同比9%的增长,达到了233.5亿美元,但比市场预期的240.6亿美元,足足少了7.1亿美元。
如果仅仅是营收没有达到预期,外界反应还不会太大。但是,特斯拉毛利率一降再降,却引起资本的不安。第三季度时,特斯拉毛利率从第二季度的18.2%降至17.9%,而与去年同期25.1%的毛利率相比,差距更大了。
更要命的是,特斯拉在第三季度交付的车辆比去年同期多出了9.1万辆,达到46.6万辆。但是,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却比去年同期下滑44%,从去年第三季度的32.92亿美元,降至今年第三季度的18.53亿美元。
可以说,这些数据背后的“心理落差”直接通过资本,体现在了特斯拉的市值上。特斯拉市值一夜之间跌没了9%,蒸发市值高达716.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239亿元。
这一刻,不少人心里有一个疑问。比亚迪会不会在第四季度,又或者再给比亚迪半年到一年时间,完全超越、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汽车“一哥”呢?
目前来看,机会是有的,但能不能超越很难说。其中的关键,在于比亚迪压低成本的方式,除了流程之外,关键是“压低人工成本”,而特斯拉生产线,终究是机器流水线生产,极大的压缩了人工成本投入。
不过,比亚迪掌门人王传福在今年3月时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比亚迪有超过60万员工,想用机器将这些人工都替换掉是根本不现实的。原因很简单,机器不可能模拟人工操作的每一种场景”。
问题来了,比亚迪的逆袭与特斯拉“跌跟头”放在一起比较,是否意味着机器流水线真的输给了人工成本吗?
机器流水线与“人工制造”哪一个更强?
特斯拉成本的上涨背后,坦诚地讲,很大一部分利润拿去用来提升员工待遇。像是给上海工厂员工涨薪,像是给德国特斯拉超级工厂员工修建“特斯拉专列”,打造“赛博食堂”等等。
换句话说,特斯拉赚到了钱,会拿出相当一部分普惠给员工,让员工也享受到公司发展的“红利”。当然,特斯拉这么做的背后,也有其他目的。
像是“设立人设”,方便特斯拉更好的招揽、吸纳人才。以及故意抬高行业人才的门槛,有意增加竞争对手留住人才和吸纳人才的成本,从而削弱他们的成本优势。所以,这也是“商战场”上的算计,但同时也是让同行们气得牙痒痒的“阳谋”。
至于这一次特斯拉市值大跌,主要是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预期过高,以及全球市场降级等多重因素造成的。
那么,比亚迪能否趁机反超呢?
未来反超概率很大,但目前而言想要实现反超却不容易。原因很简单,比亚迪走的就是“压低成本”的路线,但再压低成本,最多压榨的是劳工的价值。压到一定程度,成本想要再度降低,就降不下去了。
最终,比亚迪若想要继续压低成本,就要砸下海量资金,提升生产线,而且需要一个相对短的周期。但特斯拉早先已经完成了这个阶段,所以前期建立的优势并不是这么好取代的。
不过,相信比亚迪背靠中国市场,在未来注定能超越特斯拉,只是这还需要时间。只是希望比亚迪超越特斯拉后,能够不忘记初心,工资待遇也能跟着公司的实力一起提升,不辜负一路跟着比亚迪闯过风风雨雨的那些员工。
由于平台规则,方便后续为您推送类似文章,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新资讯,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