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17周(4月24日-30日)以来,新冠感染连续两周超越流感,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且5月1日-7日北京市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超过一万例。
很多人出现咳嗽、鼻塞等症状都以为是感冒,但是流感≠感冒,严重的流感是会危及性命的。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流感在中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历史上在全世界引起多次暴发性流行,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健康的人患上季节性流感后,通常会自行痊愈。但是,当流感出现并发症就会很麻烦了,比如喉炎、急性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脑炎等。老年人是感染流感的高危人群,一旦感染,容易出现继发病毒性肺炎、脑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我们预防也可以从这三个环节入手:
1、远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避免近距离接触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状患者。
出现流感要及时就诊,打喷嚏或者咳嗽注意遮住口鼻。
勤洗手,戴口罩,室内常通风。
流感季节尽量少去或不去人群集中的地方。
2、接种流感疫苗
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但由于每年流感病毒株不同,疫苗保护时间有限,所以建议有需要的人群每年接种。
3、易感人群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休息,保持量好心情,避免过度疲劳,增强自身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