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近期,中国外长访美一事引发大量关注,一些网友表示:中美进一步恢复对话,对于双方都是一件好事。一定程度上积极进行沟通,保持中美关系和睦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是在此次访问过程中,美国的表现“一反常态”,多少有点令人不安。首先时刻要牢记,美国本身就是“反复无常”,对美国抱有幻想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残忍,所以在一些问题上,我们宁可悲观一些,也不能盲目乐观。美国就像一头择人而噬的狼,这是无数次惨痛的教训中得到的“结论”。

美国对于此次的“访问”表现过于热情,事出于常必有妖。据悉,王毅外长访问美国和拜登谈了一个多小时,和沙利文谈了三个小时,和布林肯谈了七个小时。会见了美国总统、国务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并进行多轮会谈。而在此前可没有这待遇,美国也没有这么积极。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美国担心中国发难。尤其是巴以冲突,导致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力出现“波动”,作为美国的核心利益,中东不容有失。

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在亚太地区发难,或者趁机敲掉美国几颗“犬牙”,美国根本没有精力三线开战,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所以美国人开始害怕了,想要通过“外交方式”稳住中国情绪,避免在亚太地区发生对抗。个人猜测:可能等到巴以冲突解决之后,美国人的“傲慢”就会再次出现。此次会谈中双方就诸多进行了广泛讨论,其中拜登提到:美方愿同中方保持沟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这也侧面说明,美国的重心还是在全球布局上。个人认为:美国此举更像是权宜之计,稳住中国拖死俄罗斯,消灭巴勒斯坦人。

第二:美国在诸多问题上,其实并没有明确“尊重中国”,例如台湾问题、菲律宾擅闯仁爱礁问题,这些核心问题上美国的态度依旧“模棱两可”。所以表面上在积极回应中美峰会,希望能够进行两国元首会晤。但是字里行间都在刻意回避这些“敏感问题”,个人认为:美国并没有放弃“对抗思想”,其核心思路还是反华。近些年中国的“反抗”越来越激烈,确实有效的改变了美国的对华态度,但是只凭一些“谴责”就想让美国老实,个人持怀疑态度。

最后中美对话保持“通畅”很有必要,中美关系相对稳定也很关键,但是不能因为敌人的一些“友善”表现,就真把对方当朋友。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美国在巴以冲突爆发之前,联合日本、加拿大在中国东海抵近海岸线“演习”。而在国际局势紧张之后,开始放缓对华态度,这还不够明显吗?虽然我们秉承一颗和平之心,但是不能因此就“想当然”的认为对方也愿意和平共处。

(文/小铁)

内容分享:
【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