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年,兄弟四人花26万在北京买房,如今全家人带着1700万回村躺平
作者:肖寒先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在父辈人的心里,生在农村,就应该老老实实当一辈子的农民,可王家四兄弟并不这样想,生活是自己的,要么拼出一个好生活,要么一辈子平庸,最终在1992年,兄弟四人拖家带口去了北京谋生。
到北京的第一天,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在火车站将就了一晚上,第二天蒙蒙亮,就开始出去找活,只要能管吃管住,什么样的工作都能接受。第一天,只有老二王志军找到一份泥瓦匠的工作,而其他三人则是失落地回到火车站,商量着对策。
“志辉,你明天走远点去找活;志煌,跟着你嫂子在这里把东西看好,下午六点如果找不到活,我们会回来,找到了也会回来。志军,你先去干活,我们明天顺带去找个房子住,只要租金便宜,哪怕房子旧点破点都行,总得有个遮风挡雨的地。”
就这样,大哥王志文安排好事情,一家子就围在一起打算休息。
正当要睡着的时候,突然有人踢了王志辉一脚,王志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着眼前几人来者不善,但也不甘落后,大声喊道:“你们想干什么?”这一句也把其他几个兄弟吵醒,王志文看着这些人流里流气的,肯定不是善茬,秉着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态度,问领头的:“你们有什么事情吗?”
“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北京,这地头是我们兄弟的地盘,睡在这里必须得交50块,不交马上走人。”领头的说道。
王志文没好气地回怼道:“这是公家的地头,凭什么给你们交钱,要钱没有。”
眼看形势越来越严峻,老二王志军也不是受气包,在老家的时候,十里八村谁不知道“王老二”的名号,自小就跟着二爷爷练就了一身本事,二爷爷可是当过红军,一把大刀耍得非常漂亮,而王志军也算是个练武奇才,十多年的学习,也不是好惹的主儿。站起身对着几人说道:“想比划比划?”
领头的看着王志军个头不高,一脸的不屑,可还没等反应过来,已经倒在王志军的脚下,一把剪刀抵在脖子上,对方刚想反抗,王志军收起剪刀,说道:“我们只是来北京打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家各退一步,等兄弟发达了,请各位喝酒。”
就这样,王志军在北京也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领头的还给王志军介绍了个工作,是给一家饭店当服务员。
这不是小说中的场景,而是王志军的亲身经历。
在兄弟四人中,王志军个头最矮,但也最有头脑,加上有一身本事,平时大家都听大哥王志文的,但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听老二王志军的。几人的生活很快便有了着落,就此在北京落了脚。
王家四兄弟,是陕北延安人,在这个沟壑纵横的黄土沟里,除了种地别无出路,要不是王志军想出去打工,可能其他三兄弟也并没有其他想法,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这句话在王家四兄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几个月后,四兄弟在盆窑村安顿了下来,是一个很大的院子,房子的主人在城里上班,基本上一年也不回去一次,这个地方对王志军来说是个好地方,从入住的那天起,就发誓一定要努力工作,争取在两年内把这套房子买下来。
王志煌只有17岁,为人老实,王志文就让四弟在家门口卖馒头,因为大嫂刘青艳馒头蒸得好,家里没个男人也不行。其余三兄弟,则是在外面做工,有时候三五天才回一次家,累了就在东家那里将就一晚上。
90年代的北京,有钱人多,王志军看到了有钱人的生活,开汽车,手里拿着大哥大,怀里还有一个漂亮的姑娘,这让王志军很羡慕,发誓自己一定要在某一天,也像这些有钱人一样,有车有房还有一个漂亮的媳妇。
那个时候的西单,有很多卖电子产品的,比如收音机,复读机,高级一点就是电脑,王志军不图别的,就是想学习做生意,自己没什么文化,也没有资金,只要肯学,以后肯定有大用处。一个姓秦的老板,对王志军很欣赏,两个人还成了好兄弟,平时王志军不喊秦老板,而是亲切地叫一声“秦哥”。
在这里,王志军不愁吃喝,仓库还有一张单人床,以前是小王的地盘,不过王志军的到来,小王就被打发了,王志军第一次见识到这么多新鲜的科技产品,没有一样是自己叫得上名字的,秦哥对王志军的信任和器重,让王志军很感动,每一样都是秦哥亲自教,王志军也学得很快。
半年后,整个店面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秦哥,另外一个就是王志军。
不过秦哥平时朋友多,基本上店里的生意都是王志军在打理,这也给了王志军自由发挥的空间,聪明又勤劳,再加上忠厚的性格,让秦哥很是喜欢。
秦哥的生意做得很大,这个店对于他来说是九牛一毛,后来索性就把这个店给了王志军,但需要王志军给30万元,王志军连3000都没有,不过秦哥也说了,两年内把钱给他就行。王志军有这个信心。
做生意真的适合王志军,他只有初中文化,个头也不高,可懂得人情世故,后来还找了一个漂亮的女孩看店,有了这个女孩,生意也做的越来越好,有人惦记着女孩的美貌,王志军也是极力去保护,因为他爱上了这个女店员。
两年时间过去了,王志军给了老板30万,而自己还剩了几万元,最终花了26万,把租的房子买了下来。从此以后,王志军四兄弟也算是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女店员顺利地结了婚。
都说亲兄弟明算账,有了钱后的兄弟几人,也变得谨小慎微,作为大哥的王志文,知道二弟王志军有本事,两个弟弟也都听王志军的,可在做事的时候,王志军还是有些担忧,担心挣的钱分配得不好,会影响兄弟几人的感情。果真,不到三年时间,兄弟间就有了争执,四弟王志煌搬了出去,在外面租房,三弟也不和王志军讲话。
二十多年间,王志军的生意做得红火过一段时间,可毕竟势孤力薄,也赔了不少钱,随着年纪增长,兄弟间也理解了当初的不容易,王志文有个特点,就是善良,讲道理,弟弟们也都听劝,最终兄弟四人和解,可在王志军心里,北京虽然好,但毕竟根在陕北,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后,王志军提出带着1700万拆迁款,回延安过简单的生活。
哥哥弟弟都同意,一家人又在中年之际,回到了生养他们的地方,过着躺平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