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他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坏人成佛只需要放下屠刀。
作为巴勒斯坦的领导人,阿拉法特被戏称为“不死鸟”。
他领导恐怖组织在中东创造出无数大大小小的恐怖事件,自己却也在一生中经历过50多次的暗杀而安然活到晚年。
甚至在生命结束以后,他看似正常的死因也一直为外界猜测,有人认为是暗处的特工刺杀阿尔法特终于得手,用一场高明的毒杀了结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阿拉法特带领下的“法塔赫”
二战结束以后,随着以色列的建立,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世仇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犹太人硬要在自己的故土上占据一席之地,阿拉伯人誓死要将犹太人赶出自己的地盘。
这两个族群不仅有在国际上的明面较量,更有暗中的相互针对。
在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法塔赫”旗下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黑色九月”在刺杀以色列运动员后,更进一步激化了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
阿拉法特也正是在这一民族矛盾的背景下横空出世,带领着巴勒斯坦人民不断致力于复兴王国的运动中。
或许许多人没想到,作为一名巴勒斯坦人的阿拉法特,曾经也有一段与犹太人称兄道弟,同仇敌忾的经历。
1929年,阿拉法特生于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自小家境优渥,父亲常年游走各国从事商贸,这也给阿拉法特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15岁时,阿拉法特考上了开罗大学学习建筑,那时,民族复兴的信念在大学少年们的胸口中膨胀,阿拉法特也不例外。
彼时,埃及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虽然学校里也有犹太人呼喊犹太复国主义的声浪,但阿拉法特并没有与他们针锋相对,反而团结一致,一起将矛头对向英国殖民者。
可随着1947年犹太国的建立,阿拉法特与犹太人之间的革命友谊也随之戛然而止,他加入了埃及军队,参与第一次中东战争,并在部队中担任一名军官。
虽说当时的犹太人在建国之初根基不稳,阿拉伯人与之对战占有压倒性的优势,奈何犹太人有西方国家的鼎力支持,在西方国家的干涉下,很快这场战争的风向就变了,以色列反败为胜,犹太人建国已是大势所趋,无可挽回。
这场战争对两个民族都有深远影响,战败后的耻辱也同样烙印在阿拉法特心里,他立誓一雪前耻,振兴阿拉伯民族,让以色列彻底灭亡。
其后,阿拉法特考入了军事学院,并效力于埃及军队。
1959年,阿拉法特离开了埃及后,与一群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者一同建立起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法塔赫”,中东被“法塔赫”笼罩的阴影就此拉开序幕。
最初,阿拉法特并没有将“法塔赫”引向极端,他们民族复兴的手段还算比较正当,试图走正途将以色列王国下的犹太人赶出这片土地。
他们主要攻击一些工业设施与基础建设,想要通过这种方法迫使这群犹太人离去。
其后,阿拉法特开始与中国建交。
由于以色列是在西方国家支持下应运而生的,因此当时巴勒斯坦在国际上的同盟可谓少之又少,而中国又一贯一向坚定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立场,因此阿拉法特频繁拜访中国,希望得到中国政府的支持。
中国向阿拉法特表示,可以对巴勒斯坦提供一定的援助,但也为他们划了一条红线,不能伤及无辜,不能搞恐怖主义。
刚开始阿拉法特还将中国的话牢记在心里,可很快中国对他的告诫就被他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1968年,阿拉法特正式成为了“法塔赫”的领头人,在巴勒斯坦部分地区被犹太人占领后,比邻而居的约旦接受了这群犹太人。
正如犹太人在二战中被迫害,巴勒斯坦接受了他们最终被犹太人鸠占鹊巢的故事一样,当约旦国王侯赛因一世向巴勒斯坦人民开放国门后,这群阿拉伯人也产生了谋夺约旦政权的想法。
他们不仅对侯赛因一世展开刺杀行动,而且在约旦境内有恃无恐,巴解组织甚至命人以开着皮卡架着重机枪在约旦首都横行霸道,利用约旦的地形优势,在约旦与以色列的边界之地对以色列发动恐怖偷袭。
由于巴解组织每次惹了祸就跑,以至于以色列将这笔账都算到了约旦头上,而巴解组织则打着坐山观虎斗的算盘,想看到以色列与约旦互相伤害的局面。
可惜约旦并没有如他们所愿,对于以色列的报复他们多半选择隐忍不发,致使约旦的边防军队陷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苦难局面,一度怨声载道。
然而作为祸头的巴解组织非但嘲笑约旦军队的无能,还自命是他们保护了约旦,竟然厚颜无耻的找约旦国王讨要薪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