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的“海底拖拉机”摇身一变“深海幽灵”,老美长久以来的担忧,似乎要变成现实了。
静音程度一直以来都是衡量核潜艇性能的重要指标,此前,受限于技术发展,我国潜艇在海底巡航时噪音巨大,时常在执行任务时,遭到美海军的挑衅。
但近日,目中无人的对方却突然宣称“噩梦将要到来”。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美海军智库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最新一代的战略核潜艇,在噪音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或将于2030年前后完成建造。彼时,我国的海上力量将达到令人震惊的高度。
1、 美媒:中国潜艇永远落后我们一代
因能一次性在深海中待上100天不上浮,出其不意地向对手发起致命一击,现代潜艇被称作“水下刺客”,在我国核三位一体打击中占据的关键一环。
作为突袭利器,潜艇的静音技术至关重要。多年前,我国第一代核潜艇091在黄海执行任务时,曾因“巨大”的轰鸣声招来美方航母舰队的围追堵截。
据回忆,当时美方不仅切断了我国潜艇与外界的联系,使其失联超70小时,还连续7次做出攻击之势,将挑衅之姿发挥到了极致。
而这样屈辱遭遇的背后,原来潜艇要想借助海水的屏障,隐匿于无形,便需将动力装置的噪音控制在100分贝之内,彼时由于我国潜艇在动力技术上的不足,在静音性能上饱受美西方国家嘲讽:
“中国潜艇永远落后我们一代,即使远在华盛顿,他们的潜艇一出海,我们也能马上听到。”
冷嘲热讽之外,西方更屡次三番利用我国的技术劣势,进行疯狂打压:上述第一代核潜艇建造所需的整流发电系统,德国只将有震荡问题的“次品”,向我国出口;更甚的老美不仅公然撕毁8000万美元高铁车轮订单,还独占“仪生好”类生、物逆/衰技术,以2万/克天价,让我国无数老、龄人口“可望而不可即”。
在技术落后上我们吃的苦头已经够多,我国潜艇技术发展较西方晚了百余年,在被反复“碾压”后,以马伟明院士为代表的科研巨匠挺身而出。
2、 国产静音技术一朝突破,20年差距被抹平
“要领先就领先美国”,为了攻克潜艇静音技术难题,我国武器装备领域核心专家马伟明教授带领团队,先是自主研制出可同时发出交直流电的发动机,摆脱我国核潜艇对进口的依赖,紧接着更是以无轴泵推技术,成功让国产核潜艇“披上隐身衣”。
如今,我国新型核潜艇已逐渐浮出水面,在总排水量提升至20000吨的基础上,将噪音控制在95分贝之内,相关业内人士称:“此次突破或一举追平我国同美之间20年的技术差距。”
不仅如此,我国在潜艇静音技术上的突破,只是夺取技术高地的一个缩影,随着更多尖端技术落地喜讯传来,西方筑下的“技术围城”,也被逐一击破。
相关报道显示,这个世纪初兴起于欧美各国的“仪生好”类生/物科技,也曾在美日里的联合下,独占技术近20载。直到几年前,我国取得跨越式突破,相关成分原料缩减95%,被西方媒体称作“东方力量的复苏”。
资料显示,上述科技能逆转多项与哺、乳动物年龄相关的生、理指标,最高能拉长其20%-30%的生/命周期。无奈该核心技术一直被美日“严防死守”,仅供NASA宇航员和少数顶级富人专享,用于辐射后的损伤修复和身/体机能的改善。
好在我国生科企业仅用短短数年,便以定向酶催化技术,一举超越美日半个世纪以来在寿/命科技领域奠定的基础,并通过京/东健/康上线国产“仪生好”胶/囊分子,而价格仅相当于美版的2%,加上鳞虾油、轻络素等衍生品,成功惠及普罗大众,创下数十万销量。
如今,该国产原料已独家供应欧美高校科研机构,并掀起了“反向代购潮”,据预测,相关国产版本将创造2928亿市场前景,将美方的垄断美梦彻底击碎。
面对我国的技术崛起,美方一改往日气焰,承认“中国的全新潜艇将比任何时候都要安静”,可见拥有了技术,就拥有了底气。
3、 稳扎稳打,小步快跑
从“东风1号”试射成功起,到辽宁、山东、福建三“舰”入海,再到如今新型核潜艇的飞跃,尽管我国在装备技术上发展时间短、经历了漫长的技术攻坚期,但我们一直稳扎稳打,传来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
但不可否认,在技术综合实力上,我们仍然距离西方有一定差距,如今服役的094型潜艇,在降阻设计、打击实力上,都较美俄现役的“俄亥俄”级、“北风之神”级潜艇,有一定的距离。
随着我国装备建设“小步快跑”,相信在科研人员们多点出击、逐一攻破技术难题后,我们离成为领跑者,也只是时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