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其下辖的十三市在今年的十月,被中央机构-住建部发布《202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形式,明确了的最新城市规模规模。
在这份年鉴中,江苏的13市有11个大城市,其中两个更是特大城市,而仅有两个为中等城市。江苏的强大实力由此可见一斑,不愧为苏大强。
依次为南京(699.31万)、苏州(500.08万)、无锡(293.35万)、南通(220.95万)、常州(214.94万)、徐州(212 .01万)、淮安(164.4万)、盐城(145.96万)、扬州(128.49万)、宿迁(109.5万)、连云港(105.87万)、泰州(99.73万)、镇江(89.2万)
从整体来看,江苏的城市规模分布呈现出南强北弱的格局,苏南地区的发展明显优于苏中、苏北。
这种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于江苏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江河湖泊众多,交通便利;另一方面也与江苏的制造业发达密切相关。
苏州特大城市
苏州升级为特大城市并不仅仅是因为其经济实力强大:已经连续多年进入全国前十,在今年上半年,再次以11458.4亿元,处于全国第7,而是因为其全面的发展。
苏州不仅在工业领域表现出色,同时也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这也正是苏州能够吸引大量人口涌入,提高城镇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苏州的经济实力。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苏州的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实力雄厚。
在2022年苏州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4.1%,这一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769.8亿元,全部处于全国前列。
其次,苏州的教育和医疗系统也非常完善。苏州市政府重视教育投入,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使得苏州市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苏州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多家三甲医院和优秀的专科医院在苏州落户,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苏州还通过撤县改区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城镇化率,像曾经的苏州“五虎”之一的吴江市,就在2012年被撤市设区。这一举措使得苏州的城市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不仅覆盖了中心城区,也延伸到了周边地区,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这些服务。
综上所述,苏州升级为特大城市并不仅仅是因为其经济实力强大,而是因为其在工业、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苏州能够吸引大量人口涌入,提高城镇化率,成为了一个综合实力较强的特大城市。
泰州仅中等城市
泰州的规模仅定位为中等城市。虽然泰州的经济规模在全国排名前50位,像在今年上半年,泰州凭借3208.78亿元,处于国内第41,但其市区面积并不大,是一座新兴城市。
这与泰州的建市时间较短有很大关系,在1996年由“扬泰分家”而成立。
如果泰州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扩大市区面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信其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结语
总的来说,江苏的十三市在中央的统计年鉴中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无论是特大城市还是中等城市,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江苏也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资、创业和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