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2010年11月8日深夜,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万锦市华人社区一栋房子里,发生了一桩惨案。
三名持枪歹徒闯入一户亚洲移民家中,击倒了户主潘汉恩与他的妻子梁比希,还将大女儿小潘·潘绑在二楼,小儿子因为案发时不在家,幸免于难。
梁比希当场停止呼吸,潘汉恩身受重伤陷入长时间昏迷。
这户人家的遭遇,让整个华人社区惶恐不安。潘汉恩一家当年曾在另外一个小区遭遇过入室抢劫,为了安全起见,才花费巨资搬入万锦市。这里治安良好,环境优雅,是很多亚裔中产家族定居首选之地。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这只是一起随机的入室抢劫袭击案,可两个星期后,警察却对外公布,此案真凶另有其人,当邻居们得知这个人身份时,纷纷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这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我会带你探寻真相。
全球各大城市评估网站Numbeo,每年都会根据城市指数列出各种排名。在加拿大最安全城市排名中,华人聚集的万锦市综合排名第二,仅落后于魁北克市。
就是这么一个犯罪率很低的城市,2010年11月8日晚上10:30左右,911平台却接到一通急切的求助电话。
报警人正是潘汉恩的女儿小潘,她扯着嗓子告诉接线员,有劫匪突然闯进家里,把她绑在了二楼楼梯处。她看见爸爸妈妈被带进地下室,很快那里传来了“砰砰砰……”的声音。
小潘话音刚落,接线员就从话筒里听到了一个中年男人的惨叫声。声音刚开始很大,后面变得越来越微弱。
小潘显得很着急,她一边大叫:“爸爸,我没事,我正在打911。”一边告诉接线员,父亲满身是伤,正朝着门外爬去。
电话挂断了,几分钟后,警察赶到了小潘家。
案发地是一栋两层的独栋房屋。一楼有客厅、餐厅和厨房,二楼是三间卧室和一间书房。从一楼往下走,可以达到地下室和车库。
警察刚进门就见到了睡在地上的潘汉恩,他的脸上和肩部满是人类红色液体,再往前走几步,警察找到了被绑在二楼楼梯拐角处的小潘。
她跪坐在地板上,歹徒用鞋带将她的上臂绑在栏杆上,再用另外一根鞋带把她的双手反绑在背后。
在地下室里,警察也找到了梁比希,她穿着睡衣倒在沙发上,头部包裹着一条毯子,身上共有三处伤口,已经停止了呼吸。
按照小潘的说法,这是一起入室抢劫袭击事件,可当警察勘察完现场后,却发现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他们仔细检查了整栋房子的所有门窗,没找到半点强行入侵的痕迹。
一楼房间看上去干净整洁,没有被翻动过,倒是二楼潘汉恩夫妇的主卧室抽屉被打开了,里面的东西凌乱地散落在地上,歹徒还掀翻了床垫和枕头,却放过了摆在衣柜显眼处的保险箱。
小潘和弟弟的卧室完好无损,首饰、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等东西都在。
警方还发现,歹徒甚至没开走潘汉恩夫妇的奔驰和雷克萨斯轿车,尽管车钥匙就放在一楼玄关的柜台上。
痕迹鉴定专家对整个屋子进行了检查,有了更加惊人的发现。
他们花了大量时间搜遍每一个角落,居然没有找到一枚可疑的指纹,也没有提取到嫌疑人的DNA。
整个现场,弥漫着一股难以言说的诡异感。
2010年11月9日凌晨,潘汉恩被送入医院抢救,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警方询问了小潘,从她口中得知了整件案子的经过。
11月8日晚上,小潘在二楼卧室,父母在一楼客厅。她听见骚乱,走出卧室,看见父母被一名持有武器的歹徒控制住了。另外两名歹徒上楼,一人逼小潘交出现金,一人走进主卧室开始翻东西。
很快,二楼的两个歹徒合力把小潘绑在楼梯处,也许是潘汉恩担心他们伤害女儿,就说他的钱包在二楼,里面还有60加元。劫匪找出钱包后,把潘汉恩夫妇拖进地下室,完成袭击,匆匆离去。
小潘虽然被绑住,但双手还能勉强活动,听到地下室传来武器声,担心父母安危的她从口袋里拿出手机,拨通了911报警电话。
听完这段证词,警察表情很复杂,潘家大女儿的话就和案发现场一样,让人匪夷所思。
歹徒是怎么做到一点痕迹不留顺利进入潘家的?
为了拿到60加元,歹徒还专门去了一趟二楼。如果真的是图财的话,为什么不拿走衣柜里的保险箱,开走地下室的两辆豪车呢?
既然拿到了钱,为什么还要袭击潘汉恩夫妇?
如果不是为了钱,就是冲着潘汉恩夫妇来的,为什么会放过唯一的目击证人小潘呢?
按照小潘的说法,作案结束后歹徒就匆匆离开了,那么歹徒在房间内留下的痕迹,比如毛发、指纹,又是谁清理的?
不管怎样,从现场来看,图财害命的可能性很小,警方怀疑,潘家很有可能卷入了是非,惹到了什么不该惹的人。小潘否定了警察的猜想,说父母没有不良嗜好,也从来不参与违禁品交易。
为了打消警察的疑虑,小潘向他们讲述了家里的情况。
潘汉恩与梁比希是越南华人,早些年移民加拿大。两人在多伦多市士嘉堡行政区相逢,迅速恋爱组成家庭。
很多亚洲移民为了摆脱贫困,过上舒服、体面的生活,往往工作很勤劳,也很节俭。潘汉恩夫妇也是如此,他们在一家汽车配件厂当蓝领,几年后,攒钱买下了一套小公寓。
1986年,大女儿小潘出生,三年后,夫妇俩又生下了儿子小费。
对于亚洲移民来说,父辈拼尽全力,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考上好的大学,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出人头地,实现阶级跨越。
在小潘眼中,爸爸潘汉恩是个严父,会因为小孩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气。妈妈梁比希是个慈母,相比不苟言笑的爸爸,她温柔又体贴。
不过,爸爸还是很爱他们的,每天起早贪黑忙工作,就是为了给孩子们过上好日子。
几年前,他们在士嘉堡遭遇了入室抢劫,潘汉恩觉得治安不好,花了很多钱在万锦市华人区买了房,又购买了两辆豪华轿车。从家庭硬件设施来看,潘家和华人区的其他中产家庭已经融为一体了。
不过,和其他家庭相比,潘汉恩最引以为傲的还是两个孩子。
小潘听话懂事,门门功课拿A,弹得一手好钢琴,还会花样滑冰。
小费成绩也不错,考上了好大学,深造工程学。
警察听完小潘的描述,又详细询问了华人区其他居民,可以确定,潘家的确是一个勤劳踏实,没有任何违法行为的中产家族,儿女争气,很让外人羡慕。
但如果真像小潘说的那样,父亲很疼爱孩子,为什么从地下室爬出来时,第一反应不是看女儿,而是想往门外跑呢?
会不会是小潘遗漏了什么重要细节?
为了获取更多信息,警察又让小潘重复了一遍案发经过,却意外捕捉到两个非常不寻常的地方。
小潘用一种开玩笑的方式,模仿父亲的惨叫和呻吟,很快她又收回了夸张的语气,脸上重新挂上了一丝悲伤。
还有,她居然用gentleman来称呼歹徒,一个成绩优秀的女孩,怎么会犯这种低级的口语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