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几年前,欧洲小国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立陶宛在“台独”问题上做出了极其错误的选择。问题”完成”。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各国发展对华外交关系的主要原因。如果违反这一基本原则,我们一定会坚决予以反击。

立陶宛明确支持“台独”后,我国断交。几年过去了,现在立陶宛已经吃尽苦头了。结局很悲惨,后悔也来不及了。

一、立陶宛始终抱有强烈的反华反社会主义态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立陶宛“昔日无怨,近代无怨”。

然而,立陶宛长期以来敌视和反对中国、反对社会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沙皇俄国的垮台,立陶宛获得了独立地位。

然而,在激进思潮的影响下,法西斯政权建立了。

即使在1944年纳粹德国即将崩溃的时候,立陶宛仍然在屠杀反抗法西斯暴政、与盟军对抗的平民。

即使在苏联加入后,立陶宛也从未停止过脚步,其内部的反社会主义倾向十分明显。

于是,在苏联解体之前,立陶宛就率先宣布独立,并通过立法严格禁止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内传播。

1991年与中国建交后,立陶宛仍不时表现出强烈的反华倾向。

20世纪90年代末,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中,立陶宛明确表示反对。

2004年,民进党当局发起所谓“护台行动”,立陶宛也发表声明表示支持。

2019年7月,瑙塞达上台后,立陶宛的反华倾向达到顶峰。

此后几年,每当国际社会出现反华场合和活动时,总能看到立陶宛的影子。在美国的怂恿下,立陶宛多次触及中国的轨道。

首先,他在“新疆问题”上对中国所谓“人权问题”进行无端指责,并呼吁欧洲抵制新疆棉花。

随后,他们派国会议员访问台湾岛,并在那里设立所谓“机构”。

中欧峰会上,立陶宛跳出来高喊:“如果中国不与乌克兰站在一起,中欧峰会就取消”。

为了惩罚立陶宛,中国召回了驻立陶宛大使,并向外界发出了在领土主权问题上决不放弃的强烈信号。

就连立陶宛政府的这些疯狂举动,连该国一些人都无法忍受。

立陶宛著名政治学家科贾拉曾向立陶宛政府呼吁:“‘台湾问题’是中国的主线,绝不容忍挑衅”。

2、与中国关系不好后,立陶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中国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宣布两国解除外交关系后,立陶宛总统纳乌塞达再次呼吁中方“永不放弃”,与中国抗争到底。

俄罗斯一家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称,“立陶宛此举将让立陶宛陷入绝境”。

几年过去了,媒体最初的预言变成了现实。立陶宛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首先,立陶宛经济严重下滑。

立陶宛总面积只有6.53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万。在中国,最好是东部有一定规模的县级市。

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立陶宛名义人均GDP已达2万美元,但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840欧元,不到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30%,处于世界垫底。世界银行。欧洲联盟。

因此,立陶宛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

立陶宛也希望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将自己打造成欧洲的物流和交通枢纽。

中欧铁路建设是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机遇。

中欧班列是推动立陶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自2011年开通以来,中欧班列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冰上纽带”,立陶宛也从中受益匪浅。

特别是在COVID-19疫情期间,全球航运和航空运输业几乎陷入停滞,立陶宛经济受到重创。

中国曾向立陶宛发送了33趟满载货物的邮政列车,创下了立陶宛运输史上的新纪录。

过去10年里,立陶宛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近9倍。

截至2020年,两国累计贸易额已达150亿欧元。 2020年两国贸易额较2015年增长82%以上。

立陶宛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受益匪浅。

面对立陶宛的无耻挑衅,中方果断终止与立陶宛“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合作。许多公司和工厂撤离立陶宛。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对立陶宛关闭了大门,这使得立陶宛的对外贸易额大幅萎缩。 。

2021年全年,中国自立陶宛进口28.15亿美元。到2022年,这个数字将低于6.1亿美元。

立陶宛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不得罪中国、降低经营风险,一些欧洲企业极力将立陶宛排除在产业链、供应链之外。

例如,立陶宛原最大贸易伙伴德国已大幅减少与立陶宛的合作。

更严重的是,中国正在修建一条完整的中欧铁路,这已经把立陶宛彻底拉出了局。建成的铁路也将被彻底拆除,立陶宛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将彻底“停转”。

截至2023年,立陶宛国民经济遭受断崖式打击。大量产品滞销,当地消费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国内1300多家企业倒闭,近10万人流失。

更糟糕的是,立陶宛国债已达400亿美元以上,负债率超过90%。世界银行已向立陶宛政府发出警告,称其债务问题严重影响该国金融安全。

经济持续下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2023年1月,立陶宛通胀率高达18.4%,位居欧盟最高之列。

有国际机构预测,今年立陶宛经济将继续下滑,GDP萎缩0.2%。内忧外患,立陶宛政府也陷入困境。其总统和总理的支持率已跌破10%。甚至一些欧盟官员也开始批评立陶宛。与中国的对抗影响了中东欧的整体利益。

其次,立陶宛向欧美国家求助均遭到拒绝。

立陶宛的一切疯狂举动都与美国的怂恿和怂恿密切相关。

如今,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市政厅的墙上,还挂着小布什当时所说的一句话:“立陶宛的敌人就是美国的敌人”。

这句美国人随口说出来的空话,却成了立陶宛政府的“精神食粮”,让其有底气挑衅中国。

但所展示的“大蛋糕”绝不能用来充饥。

迷路后,立陶宛向美国求助,不出所料,美国拒绝了。

瑙塞达向拜登提议美国在立陶宛永久驻军,但遭到拒绝。

现任拜登政府已经因解决国内问题而不堪重负,实在没有精力对付这个欧洲小国。

即使有精力,没有能力早开始、没有利润的美国人也不会从事这种亏本生意。

对于立陶宛要求加强经济合作和经济援助,美国人立即向台湾当局打球。

2023年3月,布林肯发表声明,鼓励立陶宛与台湾加强经济合作。

以台湾政府的经济规模较小,帮助立陶宛只是一厢情愿。

眼看美国指望不上,立陶宛向欧盟求助。

但现在欧盟本身也过得并不好过,尤其是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盟面临很多问题,确实没有时间和精力处理立陶宛问题。

此外,欧盟的经济政策主要针对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大国。像立陶宛这样不起眼的外围小国一般得不到政治红利。此外,欧盟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这使得立陶宛经济与欧盟高度依赖,难以自行解决经济问题。

3、立陶宛向欧美求助未果后,来到中国求饶。

立陶宛激进的反华态度与一个重要港口有直接关系,这就是立陶宛第一大港克莱佩达港。

该港位于立陶宛西部,处于亚欧运输走廊和波罗的海南北大动脉的十字路口。它是整个波罗的海地区唯一的不冻港,也是欧洲最重要的内河船舶枢纽之一。

立陶宛政府曾希望利用外国资金来开发该港口。

经过多年谈判,中国招商局集团于2018年与立陶宛政府达成港口建设协议。招商局集团计划投资数百亿美元帮助立陶宛扩建克莱佩达港,将其打造成“一带一路”。东欧最重要的港口枢纽的倡议。

但2017年9月,立陶宛突然撕毁合同,指责该项目“危及立陶宛国家安全”——“无论目前情况如何,推进这个项目都没有太大意义。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投资将‘加剧债务问题’” 。 国家安全。' ”。

与中国合作终止后,雷佩达港的建设立即陷入停顿和荒废的状态。

在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情况下,立陶宛向中国请求贷款200亿美元。

作为回报,立陶宛政府承诺继续与中方合作建设克莱佩达港,并将其出租给中国。

据立陶宛媒体测算,港口建设本身即可为该国提供6万个就业岗位,这意味着6万个家庭将受到失业保障。

200亿美元也可以基本缓解国家债务。

与中国重新开放合作后,立陶宛产品可以继续进入中国市场,国家经济危机也可以得到缓解。

立陶宛对这些账目计算得非常清楚。

但中国不能轻易相信这些奸诈国家。

我们必须听他的话,看他的行动。只有真正悔改,才能重新开始中立的经济合作。

立陶宛目前的悲惨局面确实是其自身造成的。其情况足以对追随美国激进反华立场的小国起到警示作用。

小国应该做的就是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保持冷静,不做太多,不说太多。而不是充当某个大国的“薪水”或“急先锋”,否则大国之间的博弈中肯定存在“炮灰”。 ”。

因此,如果这些“小而脾气大”的小国继续帮助坏人,希望通过反对中国来讨好美国、谋求自己的利益,他们最终的命运可能会和立陶宛类似,甚至更糟糕。

参考

钟厚涛:《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对立陶宛外交关系降级彰显我维护国家尊严与利益决心》,发表于《两岸关系》,2021年第12期。薛振伟、孙云:《俄乌冲突背景下中东欧国家对台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以波罗的海三国、捷克和波兰为例》,发表于《统一战线学研究》,2023年第5期。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