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不出所料,亚运会一结束,杭州楼市就有动作。有人说,成交数据摆在面前,楼市新政没有不出的道理。问题是,出新政真能救市吗?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01

关于楼市,最近乐观不起来,因为全国超90%的城市,今年并没有迎来真正的金九银十。

以前有人总和我们辩论,说市场不是一九,而是二八分化。然而,新的二八分化已经悄悄形成——2%和98%。

根据统计,9月全国出台楼市松绑政策144次,远超此前任何月份,达到年内峰值。

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先后宣布执行“认房不认贷”,而后包括成都、武汉、长沙在内超40个城市宣布跟进调整放宽政策。除此之外,各地还解除了限购政策,甚至包括一线城市广州。

结果呢?

用专业机构的话说,“情绪端尚未出现明显反应,购房者对松绑政策更加不敏感,购房者入市积极性不足“。

从数据看,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情况相对好一点,挂牌增加,成交价下滑,但咨询量上升,成交量至少稳住,无论新房还是二手房。新一线城市的情况就没这么理想,主要是二手挂牌量涨得太快,大家都想跑,政策后劲不足,成交量反弹之后没有挺住,迅速回落。

要知道,这其中成交的不少还是学区房(关于学区房全面进入3.0时代,最快下周,石榴叔会做一场直播)。

二三四线城市呢?这一季出现了2:98的极端分化,多个小区半年都卖不出一套房。

2008年和2015年,中国对楼市的两次救市,最后都引发了楼市大涨。这一次救市,为什么无法复制前两次的走势效果呢?

02

因为救市不是灵丹妙药,政策只是制造客观环境,推一把,真正能救市的是信心。

股市情况差不多,平准基金就算出来,哪怕几千亿的规模,如果只去增持四大行,也没用。

救市就要做出赚钱效应,让21年以来,深套在中概、医药、消费、赛道的散户和基民赚到钱,才能找回信心。

那么楼市现阶段信心哪里来?

最近参加了几个饭局,各行各业都有,大家不聊股市,但还是会聊聊楼市。

房贷利率下调之后,还是想提前还贷。

投资的房子跌成这样,卖不卖呢?

去银行解押,为什么现在还要等很久?

卖房子,中介动不动就让降到底板价,恨得咬牙切齿

手上有余钱,还是存银行踏实,就是利息越来越低

政策救市,仅仅是制造机会和条件,鼓励你买,至于买不买,还是要看你的主观能动性。

所以去年年初,楼市那一波回暖,刚需都在上车,有些的确是不买房不行,等着结婚。

今年第二波回暖,刚改再上车,但驱动力明显不行。

一是老房子不好卖,卖不出好价格;二是对未来收入没信心,害怕承受还贷压力,三是害怕房子一买就跌,自己吃亏。

03

石榴叔清楚记得2015年,陪在机关工作的朋友,去买房的画面。办公室一大半人,利用午休时间去到处看房,到处摇号,谁中了就相互挪资金刷卡凑首付。

楼市最初起来的那几年,大家是敢加杠杆的。一方面是看好楼市,看好发展,一方面是无债一身轻,收入也稳定,所以敢透支未来,敢向银行借钱。

楼市起来之后,发现买房子不仅能住,还能赚大钱,所以杠杆加得肆无忌惮,人人都想买房。可以这么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很多人透支了几辈子的收入买房,因为有“房价永远涨”的信仰在支撑。

现在呢?

大家都在琢磨是不是提前还贷,讨论如何更稳健理财。胆子变小了,信心没有了,还怎么敢向银行借钱买房子呢?哪怕真的有改善需求,都会三思又三思。

很多人后台问我,如何判断楼市起来?我知道,你们期待触底强势反弹,涨涨涨。

话又说回来,就算反弹,很多人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卖卖卖,赶紧套现离场。只要这样的思维存在一天,楼市就不可能真正得反弹。

我还是维持之前的观点,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部分热点区域在跌了20-30%之后,快要碰到底了,只要有成交量,就不用怕。

真正怕的是那种几个月卖不出一套的小区。市场只有横盘一段时间,完全消化极端情绪才能走出颓势。

还是那个问题,什么时候能涨起来?信心修复后,大家敢向银行借钱的时候。

这个信心,叫:收入预期。

内容分享:
【腾讯云】ElasticSearch新用户特惠,快速实现日志分析、应用搜索,首购低至4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