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提示:本文为付费内容,前1/2免费阅读
寻找初恋
在2014年5月的一期深圳卫视节目《你有一封信》,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温暖了观众的心。这个特殊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绅士。
这位老人,来到节目的初衷不是为了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而是为了找回那个曾在他生命中闪现过的爱人。这爱人,正是他三十多年前不慎辜负的初恋。
初恋,永远散发着一抹美好的光芒,如同他们的故事一般,虽然从未走到尽头,但它依旧是他心中最珍贵的回忆。或许只有在人生的晚年,当沉重的生活负担渐渐卸去,人们才会心生愿望,去寻找那片曾经的"白月光",回忆当初的那段美好时光。
当主持人的开场白结束,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绅士坐在台上,蓄谋已久的信封悄然出现在他的手中,像是一本新的生命的章节。主持人提醒他:“打开信封,重启人生,但请记住,信封有可能找不到收件人。”
杨其放,这位一身黑西装、白衬衫、格子领带的老人,透露出一丝紧张。然而,他的眼神却坚定不移,仿佛心中的决定早已铸成坚固的钢铁。
“我要找的人,是三十六年前我在山西邂逅的一个姑娘,刘宝平,她曾是我的初恋。”杨其放坚定地回应,声音中透露着深沉的情感。
主持人不禁好奇地问道:“找初恋情人,那您的家庭呢?妻子同意吗?”杨其放有一瞬间的恍惚,然后缓缓道出:“我已经离婚了。”
这句话让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一愣,随即醒悟过来。通常来说,到了杨其放这个年龄,老年人都已经在家庭中安享晚年,孙辈围绕,寻找昔日爱人的愿望较之大张旗鼓的公开方式更显平淡。但杨其放的出现却充满了坚决和果断。
他深情地补充道:“如果找到她,我希望能用余生的时光去弥补我们的分离。”这一刻,大家心中都有一个疑问,他说的“我们”,是否意味着他要寻找的人并不是一个人?
在这个充满悬念的时刻,杨其放的故事开始展开,让人不禁陷入故事情节的深深思考,仿佛一本动人的小说刚刚开始。
故事追溯到1979年,那是一个杨其放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当时,杨其放家并不富裕,父亲为了给他一个出路,将他送进了一家戏班学厨艺。
在戏班里,杨其放展现出了出色的才能,因此随着戏班巡回演出,他的名字传遍了全国各地。然而,正是在山西的长治,他邂逅了一段命运中的转折点。
一位朋友看到杨其放充满朝气,技艺纯熟,便介绍他认识了一个姑娘,名叫刘宝平,那时年仅十七岁。这个年龄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女孩们在这个阶段常常光彩照人,而刘宝平也不例外。
当时的刘宝平,温柔而羞涩,善良而朴实,她的性格深深吸引着杨其放。对于他来说,她简直是一个活生生的女神。很快,两人坠入了爱河。
在那个年代,恋爱通常是为了结婚,因此杨其放慷慨地交了三百元钱和十斤棉花,作为彩礼,两人在亲戚朋友的见证下喜结连理。
然而,婚后的事情却出人意料。当他们回到刘宝平家时,她的母亲提出一个意外的要求,要求杨其放成为“上门女婿”。这个词汇在当时的社会中,简直像是一场晴天霹雳,对于杨其放来说,这是对他男子汉气节的严重侵犯。
他感到无法接受,这对他来说是一种屈辱,他的父亲也坚决反对这一决定。他认为,上了别家门就不再是自家人,这种观念深深根植在老一辈人的思维中。
杨其放陷入了内心的挣扎,他非常不愿意妥协,但也不愿丧失颜面。在这个矛盾中,他最终作出了决定,待了短短七八天之后,选择了无奈的分离。这个故事如同小说中的情节,在人生的岔路口,一切都发生了意外的变化,让人深思不已。
过往
时光回溯至那个年代,刘宝平的家庭陷入了极度贫困。家中缺少一个男性,只有刘宝平的母亲独自扶养着她和双胞胎妹妹,其中长姐则是被抚养大的。这四位女性成员在这个年代相互依靠,家里缺少男性支持,生活愈发艰辛,尤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