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股发行,是指公司成立后在注册资本的基础上再发行股份的行为。股票发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资本而进行的出售和分配股份的法律行为。根据股份发行时公司所处的阶段不同,股份发行可分为设立发行和新股发行两种类型。
从《法公司》、《证券法》的规定来看,股份的发行可分为设立发行、改组发行及新股发行等若干种不同的发行。
若股份公司是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新股,称为一般新股发行,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自有资金,或追加投资以扩大经营,或满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标准等。
若股份公司不是为筹集资金而发行新股,则称为特殊新股发行。这种发行目的可以为促成合作或维护公司经营支配权;也可以是为了股东分益;或者是为了某种股票、债券的转换得以实现;亦或是为了进行股票分割、股票合并等。
为使社会资金得到合理高效的运用,防止股票发行过程中的欺诈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有些国家对股票发行人的资格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及其他相关法规的规定。
股票发行人必须是已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或者经批准拟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并需根据不同情况满足所规定的条件。发行股票虽然对许多企业具有吸引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发行股票。
众所周知,A股自成立以来,30多年的时间里,跌多涨少、牛短熊长,长期萎靡不振,一直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沦为垫底位置。今年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活跃资本市场,投资者信心”的口号,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股市政策措施。
然而,市场对此反应平平,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仅维持了几分钟行情对此作为回应。在A股如此贫血,外资大量撤出,缺乏流动性的情况下,市场投资者纷纷要求管理层暂停IPO,不要竭泽而渔,给市场一个修生养息的机会。
而对于广大股民强烈要求,证监会似乎并不为之所动,只是表示要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但不会暂停IPO的发行。
笔者认为,证监会之所以不愿暂停IPO,可能出于以下考量:
一、提高中国经济中资产证券化占比
资产证券化对于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分流储蓄资金,壮大资本市场规模;
2、资产证券化能够提供新的金融市场产品,丰富资本市场结构;
3、资产证券化降低了融资成本,丰富了融资方式;
4、资产证券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选择。
5、资产证券化能促进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
6、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优化资产负债率,提高资产流动性;有利于化解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贷款率,增强盈利能力,改善收入结构。同时有助于国内银行适应金融对外开放,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率为110%(证券化率=股市总市值÷GDP),与发达国家相比偏低,美国资产证券化率为190%,日本是160%。因此,通过大量发行新股可以迅速提高中国资产证券化率,这是管理层之所以要大量发行新股的主要目的。
事实上,上市公司是产业的优秀代表,也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中美两国分别为全球第一和第二大市场,通过两国上市公司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等维度进行对比,一定程度上可以观察两国各产业的发展水平。
从中美两国上市公司来透视产业竞争力,可以看出,中国上市公司数量是美国的1.5倍,营收达到美国上市公司的80%,净利润和人均产值达到美国的70%。然而,中国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不到美国公司的1/3,总市值也仅为其38.5%。
二、发行新股是为了让企业获得直接融资机会,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管理层大量发行新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股市这一直接融资渠道获得资金,从而增加企业的经营活动,促使整个经济环境的活跃,起到抑制经济下行,保持整体经济平稳发展的作用。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实际结果如何?值得商榷!实际上,新股发行多了,股票供应量过大,导致市场出现股票供过于求的局面,场内资金显得明显不足,以至于整个市场呈现出失血的局面,加上近期外资流出1000亿,散户纷纷销户离场,在此情况下,现阶段A股继续IPO已明显不合时宜了。
三、发行新股可以满足资本市场各方利益的诉求
首先,证监会的主要工作就是审核新股的发行,这是其本职工作。其次,上市公司能从上市中得到诸多好处:1、拓展融资渠道。我国的法律和政策对于上市公司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倾斜,如允许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用二级市场交易的股票市值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
2、上市公司上市后,可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上市后,股东权益衡量标准发生了变化,资产证券化后,通常用二级市场股票交易价格来反映股东价值。3、便于流通变现。大股东可以通过减持变现获得真金白银,并将其留给接班人。即使下一代对经营企业不感兴趣,他们仍然可以通过继承股票而获得巨额财产。
最后,不断发行新股还能满足券商、基金、投资机构、保荐机构、审计机构等诸多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让它们能够从新股上市这场资本盛宴中,分得一杯羹。然而,在照顾到市场多方利益的前提下,唯独没有考虑到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诉求。
四、达到财富转移的目的
新股发行实际上就是一次财富转移的过程,通过IPO将财富从普通散户手中转移到投资机构手中。尤其是高溢价发行,更是转移财富最有效的手段。
五、为了满足企业的上市需求,防止上市公司排队IPO,导致出现上市“堰塞湖”
与全球所有股市不同,A股自成立以来,之所以会一直呈现出企业争抢上市、排队IPO的壮观局面。其中的原因,懂得都懂,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管理层来说,大量IPO既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又免除了企业破产给政府和社会造成的拖累,但是,在目前A股仍未健全与注册制相配套的,严格退市制度和股民赔偿机制的情况下,新股源源不断的进入A股,而退市公司数量却屈指可数。
然而,在这种“进多出少”的局面下,就必然导致A股中存在着大量的垃圾公司。这些公司不仅毫无投资价值,而且占用了股市有限的上市资源,拉低了整个上市公司的质量,使得A股至今仍未形成一个“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的运行状况。这也是大盘不堪重负,因此而长期跌跌不休的一个重要原因。
照此情况发展下去,用不了几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就会突破1万家,而上证指数则依然停留在3000点。
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出现破产后,就一了百了,大股东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不用承担对于股民的任何赔偿责任。不仅如此,这些公司破产注销后,大股东还可以换个“马甲”,重新注册新公司,再上市圈钱,继续坑害股民、割韭菜。以至于整个A股市场中,最终的受害者还是广大的中小投资者。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A股销户数量已达25.7万户,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A股市场已造成绝大多数散户严重亏损,而A股中诸多令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已经让广大中小投资者对中国股市彻底失去了信心!无奈之下,他们只能销户离场,并发誓再也不进入连赌场都不如的A股市场。
在笔者看来,在市场低迷的熊市状态下,大量发行新股会导致市场失血,令大盘不堪重负,最终会导致市场出现加速下跌的局面,这些道理管理层并非不懂,而是经过权衡利弊后,认为发行新股利大于弊,所以才会坚持这么做。
总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究竟目前应不应该暂停IPO,孰对孰错,还是让市场来检验吧!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