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国领导人来华,普京的待遇不一般,克宫称中俄秘谈涉最敏感议题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式揭幕,预计将有23国领导人受邀赴会,其中又以俄罗斯总统普京最惹人注目。
综合多家媒体报道,普京已于17日上午飞抵北京,而在稍早一些的时候,克里姆林宫方面密集发声,透露了不少值得关注的信息。
首先是值得关注的一些细节。俄罗斯总统助理乌沙科夫透露,普京将于18日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且以主宾的身份紧随中方之后第二个发言。
由于贵宾云集,中方高层日程繁忙,但即便如此,依旧为中俄会晤做了最妥切的安排。乌沙科夫称,两位领导人的会谈将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扩大范围会谈,即所谓代表团会谈,包括俄方政府代表与中方合作方向负责人,以及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商界人士。在此之后,将以工作早餐的方式举行小范围会谈。
乌沙科夫指出,在此次会谈中,两位领导人将以“中俄特有的”友好坦诚的方式,讨论双边务实合作与国际议程的现实问题,包括建立更加公正的多极世界秩序。
除此之外,乌沙科夫透露,两位领导人或在小范围会谈框架之外,单独举行秘谈。这一形式意味着完全封闭,双方会就某些“最敏感的问题”进行讨论。
另据克宫所发布的公告可知,双方将讨论进一步发展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问题,以及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普京同时计划与出席论坛的其他国家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谈。
在普京抵京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已先一步赶到,并与王毅外长会晤。
从外交部的通稿来看,双方聊到的内容较为宽泛,包括共建“一带一路”、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多边主义框架战略协调以及巴以冲突等等。
会谈中还特别提及,明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双方要规划好纪念活动,深化战略互信,巩固传统友谊,促进世代友好。
王毅外长与拉夫罗夫的会面,可能是两国领导人会面前的与立场协调,恰是因为要谈的东西太多,话题深入且敏感,所以有必要进行“对表”。
俄罗斯外交部在评价这次会谈时,用了与乌沙科夫类似的措辞,即会谈是在“中俄特有的互信与建设性气氛中进行的”。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描述,相信往后会频繁出现在两国往来之中。
综合上述种种来看,中俄关系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势头,双方着重在多边框架内的战略协调,在所有讨论的问题上持相同立场或高度相似。
在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后,拉夫罗夫将马不停蹄地转赴朝鲜访问。据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学者沃龙佐夫分析,半岛局势一直是中俄密切磋商的重点,俄方希望就俄朝关系发展同中国伙伴进行实质性讨论。
这种讨论是在高度战略互信下所建立的一种默契或者说是机制。在俄朝会晤前夕,俄方已向中方通报了此事。访后,又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介绍了其中详情。那么大致可以猜测,拉夫罗夫在京期间或许会就平壤之行的问题与中方简要交流。
究其原因,中俄朝在东北亚的利益基本一致,但所遭逢的外部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有必要通过密切的沟通达成互相理解的共同立场。
几乎可以断定的是,此次中俄会晤,多半会签署多项实质性合约和协议,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动力。在时局纷乱的当下,中俄之间确实有必要为双边关系发展擘画更加清晰的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