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巴以冲突中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欧美强盗土匪无法斩断中国,时间会让我们团结起来。”这是中华民族老祖宗传下来的真理。也是每个朝代都会发生的事情,每个朝代都会兴衰。但当朝代更迭时,下一个王朝首先要做的就是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王朝。
甚至从晚清到民国,许多西方列强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国,试图瓜分中国,但他们都没有。回顾今天的中东,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正在交战,而巴勒斯坦是阿拉伯人建立的国家。
短短几十年内,90%的领土就被犹太人占领了。中东地区有20多个阿拉伯国家。为什么其他阿拉伯国家不提供帮助?作为同一种语言、同种族的阿拉伯人,为什么会分为这么多国家呢?
与中国相比,今天的巴勒斯坦并不像一百多年前被欺负的我们。从巴以冲突来看,可以理解,团结中国几千年的不是领土,而是“中华文明”。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书《论中国》中有这样的描述:
“中国历史上战乱频仍,中央统治者数度消失,天下大乱。然而,在永恒的自然规律的影响下,中国的政权如何变化,立志统一的人物站了出来。” ……一次又一次地向上。这是通过统一。
事实上,自从秦灭六国、统一天下以来,大一统的理念就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心中。无论历史上的朝代更迭,还是军阀割据,我们始终认为“统一”是常态,暂时的“割据”只是非常时期,民族团结才是主流。
关于古代大禹治水,周人礼乐使人建立了文化认同感后,秦国统一六合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实行了统一制度。历时四百多年的两汉第二次统一后,实行了全民团结的思想。
最终,在元明清时期,中国完成了其势力范围内所有地区的完全统一。可以说,大一统思想从中华民族诞生之日起就已深入人心。无论是中原文明的汉朝还是受中原文明影响的少数民族王朝,还是日本、越南、朝鲜等中原周边国家,都受到中原文明的影响。
他们都在几千年的渗透影响下接受了大一统的观念。
中华文化的遗产
虽然分裂、分裂和联合在中国历史上是正常的,但无论我们如何分裂,我们都永远不会分裂。自秦朝建立以来,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群雄纷争,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王朝统一时代,这对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接下来的两千多年。
此外,秦始皇还铸造了“玉玺传地”,证明自己是受天命的,还留下了“谁得玉玺,谁就得天下”的字样。这也为后世的王朝确立了“天下观”。所以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历史上,当前朝灭亡时,新皇帝想要合法继承前朝的一切,就必须带着这样一个“虚拟玉玺”来证明自己是合法的继承人,并晋升皇位。统一的想法。
可以说,秦始皇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后来的帝王严格遵循这一过程两千多年,最终导致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国家在民众心中的统一。 。
其次,这本书有相同的文字。共同的路线、统一的度量衡、货币,解决了各诸侯国长期分裂的问题,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系。文化交流让全国人民得以交流。中国虽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只要使用相同的文字和语言,就有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所以,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还活着。它会一直持续下去。
中国遭受列强侵略
晚清时期,英国人用坚固的船只和大炮炸毁了自称天朝至高无上的清政府。这只是噩梦的开始。未来百年,所有西方国家都将忽视中国的“肥肉”。他们如此热心,通过各种战争占领了我国许多省份作为殖民地,企图彻底割裂我国。
尽管经过几十年的殖民侵略,中国从未分裂,完全沦为殖民地。这是为什么?
最重要的一点是,西方殖民者忽视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纵观世界近代史,西方殖民者是在击败别国军队后开始殖民的。虽然当时的中国也是如此,但是当殖民侵略者到来时,他们才发现自己占领了这片土地。
然而,它却遭到了老百姓的强烈抵制。 “义和团运动”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民间起义无数。列强想要一一瓜分中国。他们虽然打败了清政府,但面对数万人却束手无策。
除了中国内部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各国列强别有用心,不愿意放弃在中国的利益,所以形成了相互牵制的局面。
西方列强联合入侵中国时,在争夺欧洲霸权、切断世界殖民地等方面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法国自1870年被普鲁士击败以来,一直在扩军备战,寻找机会回国收复失地。统一后,德国深知这一点,积极强化武器孤立法国。
此时,德、意、奥三国联盟成立。意大利因争夺北非失败而对法国怀恨在心,投身德国怀抱进攻法国。俄罗斯和奥地利之间围绕巴柳地区争夺的矛盾愈演愈烈。法国和俄罗斯加强了政治和军事合作以应对各自的威胁。受德国世界政治影响,英德矛盾加剧。针对德国,英法协调各自立场,加强政治合作。
此外,19世纪最后几十年,欧洲列强疯狂瓜分非洲,引发了许多冲突。 1900年,英国卷入与布尔人的战争,伤亡惨重,来华参战的军队并不多。
德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和意大利的重点都在欧洲。美军兵力少了一些,又与西班牙交战,根本没有时间去瓜分中国。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潜在威胁,但目前来看,日本还不是一流国家。总的来说,整个欧洲就像一个大军营。此外,大国之间矛盾重重,在与中国打交道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加之李鸿章等人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最终使中国免遭瓜分。
从巴勒斯坦见
自1948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领土建国以来,双方的争端就从未停止过。中东国家大多是阿拉伯人建立的,但没有一个国家向巴勒斯坦提供援助。这也让人看到“凝聚力”和“认同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多么重要。
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军阀割据、英雄出征,他们也不想分裂国家。相反,他们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统一国家是他们的使命。
今天看到巴勒斯坦,让我们想起一百年前我们在国际舞台上是多么的无助。面对帝国主义的不断压迫,人民群众痛苦不堪,正如国歌中所唱的那样:
“中华民族到了危难关头,所有人都被迫做最后的努力!”
我们并不处于和平时代,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处于战争状态,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能够保护我们的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