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它国旅客在此次以巴冲突中丧生,令人感到相当震惊与难过。另一方面我也暗自庆幸,当时去以色列没有遇到战争。不过,到以色列旅游是否真的很危险?没有战火时,当地的生活又是如何?
这几天看到以巴冲突的新闻,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玛斯(Hamas)向以色列发射数千枚火箭,并派出逾千名战士,突袭以色列南边城镇,杀害多名军警与平民。以色列也不甘示弱正面回击,空袭加萨走廊(Gaza Strip)一带,双方死伤惨重,这次的冲突更被称为是以巴 50 年来最严重的军事危机。
每天在新闻上看到触目惊心的以巴冲突报道,心情相当沉重,也唤起我今年 5 月中造访以色列的经历。记得当时距离我们出发前几天才刚发生武装冲突,让我们迟疑是否该如期前往。不过当时得力于以色列的铁穹系统(Iron Dome)和埃及的斡旋,以巴双方在 5 月 14 日便达成停火协议。
位在耶路撒冷的大卫之城(The City of David)。
对比 5 月的以巴冲突,这次明显严重许多。一向以科技军事自豪的以色列,过去引以为豪的铁穹系统似乎失灵,各地被飞弹轰炸、烽火连天。此外,哈玛斯的攻击竟也延伸至耶路撒冷、特拉维夫(Tel Aviv)等观光客众多的地区。
看到它国旅客在此次冲突中丧生,令人感到相当震惊与难过。另一方面我也暗自庆幸,当时去以色列没有遇到战争。不过,到以色列旅游是否真的很危险?没有战火时,当地的生活又是如何?以下分享我今年 5 月走访以色列的观察。
在以色列街头,几个青年开心唱跳西洋流行音乐。图/刘郁葶 提供
唱歌、逛街、晒太阳,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
抵达以色列前,我对这里的想像是军事感浓厚,处处皆有堡垒、防空洞,街头气氛肃穆,弥漫着战争随时要开打的紧张感。
长者靠在木椅欣赏风景。
但实际上,当我走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广场,看到的是附近商店与餐厅林立,轻轨缓慢移动,交通便捷且有秩序。人们坐在室外吃饭、晒太阳,一派悠闲。年长者靠在广场木椅欣赏风景,小孩在装置艺术上蹦蹦跳跳,几个青年正在弹钢琴、打鼓,自信地唱着流行音乐,吸引大众围观,气氛欢乐。
锡安广场附近的街道,挂满红、黄、绿、蓝等多彩的纸伞。
除了惬意的氛围,我也深深地感受到当地人的友善。当时我不太会操作买票机,便向身边的以色列路人请教。即便他们不太会说英文,却努力以比手画脚的方式教我怎么买,希望帮我解决问题。
街头处处有鲜艳的壁画。
亲切热情的路人与惬意自在的生活氛围,都让我对以色列产生好感,也发现这个以军事闻名的中东国家似乎不像大众媒体描述得如此危险恐怖;原来这里岁月静好时,大家也会唱歌、跳舞、晒太阳、闲话家常,与你我无异。
在以色列任何地方都可能遇到持枪的军人。
没有看错,眼前的都是真枪实弹
不过走在街上,惬意的生活氛围中还是能感受到以色列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以色列全民皆兵,所有公民(排除阿拉伯人)不论男女,满 18 岁一律需要当兵,男性服役至少 32 个月,女性至少 2 年。当兵结束后,他们可以选择升学、工作,或继续当职业军人。
这些军人们不论男女,穿着墨绿色的制服持着枪,出现在各种地方。印象深刻的是,有天我去参观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Yad Vashem),当时数十位军人也在博物馆内参观。
当我坐在椅子上休息,其中一位军人也坐下来和身边的军人朋友聊天;此刻的我眼角余光瞥见他的枪只斜挂在身上,心情相当紧张。枪口距离我的大腿仅有 3 到 5 公分,第一次感受到离真枪如此之近。
以色列的军人并非是严肃不可亲近,当我询问能否合照,他们皆表示欢迎。
但以色列的军人并非如想像般地严肃不可亲近,当我礼貌询问能否合照时,他们皆表示欢迎。因为随处都能看到军人守卫这座城市,当我晚上一个人走在耶路撒冷,也不会觉得害怕,反而感到格外安心。
耶路撒冷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每年吸引大量的信徒与观光客前来朝圣。
因帽子字样被安检人员拦下
除了对当地治安的重视,以色列对周围国家更是相当敏感,时时戒备。其中备受瞩目与争议的地方莫过于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 3 个宗教的圣地,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每年吸引大量的信徒与观光客前来朝圣。
耶路撒冷的旧城区被分为 4 个区,不同区域呈现不同民俗风情。
耶路撒冷的旧城区划分为 4 个区域:穆斯林区、基督徒区、犹太区和亚美尼亚区,不同区域呈现不同民俗风情。其中最著名的景点西墙(Western Wall)位于犹太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犹太人祈祷和朝圣的地点。每当犹太人想起千年来犹太族群在世界漂泊,被排挤、孤立、讥笑、驱赶的命运,如今终于回到神所赐予的土地,便经常在西墙前哭泣,因此西墙亦有哭墙的别称。
在进入西墙前,必须先通过安全检查,左方为男性区,右方为女性区。
在进入西墙前,需通过像机场的安检,将背包放上输送带、人走过安检门。当时我戴着一顶在约旦(Jordan)买的帽子,上面写着「Jordan」几个字,没想到竟被安检人员拦下。安检人员严肃地告诉我,不能把这顶帽子戴在头上!必须把它收进背包里,依约照做后才准许我进入西墙。
事后上网查资料才明白,由于西墙过去是约旦人的土地,1948 年以阿战争后,约旦控制西墙,开始了长达 19 年禁止犹太人前往的限制,直到 1967 年的六日战争,以色列才占领老城。因此以色列对约旦相当敏感,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光是有约旦字样的帽子,都不被容许出现。
以色列出入境的安检被称为是「全球最严格」。图/刘郁葶 提供。
安检是全世界最严格
除了对周边国家的警戒,以色列出入境的安检被称为全世界最严格。不论是出入境以色列,都严禁携带空拍机,同行友人临时发现这项规则,赶紧托人将空拍机从约旦运回捷克。
记得当时,我们是从以约关口陆路进入以色列,通关过程繁琐,全程花费约 2 到 3 小时。轮到我通关时,要走一个特别的「女性」通道,并站在中间高举双手,安检人员会拍照存证,并询问我来以色列的目的。或许因为我是亚洲面孔,一看就是观光客比较安全,安检人员没问太多就让我入境,对比之下一旁阿拉伯面孔的人就被盘问许久。
入境以色列时,入境章是被盖在「白纸」上而非护照上。
特别的是,因为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关系不佳,入境时护照若被盖上以色列的入境章,未来去其它阿拉伯国家如伊朗,除了极可能被拒绝入境外,还可能被找麻烦。因此,以色列当局会将入境章盖在一张「白纸」上,而非直接盖在护照上,避免这类问题发生发生。
除了入境外,以色列的出境检查也相当严格。曾听闻有人分享,因为在机场被盘查数个小时,最后搭不上飞机。为了避免类似情况,我决定提前 3 个半小时抵达机场办理出境,不出所料,以色列安检人员巨细靡遗地询问:你有同伴吗?叫什么名字?他/她在哪里?、你的行李是在哪里打包的?从打包到现在过多久了?、路上有人请你运送东西吗?等等的问题。
此外在检测随身行李时,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安检人员滴水不漏地拿金属探测器,把笔电、行动电源以及背包里里外外仔细地扫过一遍,实际感受以色列全世界最严格安检的称号。
希望以巴冲突尽快平息,人民能够回到日常生活。
这一趟的以色列行,对我而言不只是一生难忘的回忆,也让我深入探寻本次的以巴战火未起时的面貌。祈愿战争尽快平息,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以色列能再次向世人展现在森严守备下,人们的友善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