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制造真的崛起了?
据报道,印度或不再从我国进口手机整机,取而代之的是印度制造。在此之前,印度每年需从我国进口1.8亿台手机,而如今降到300万台以下。除此之外,印度富士康工厂制造的“苹果手机”,也已经大量流入国内市场。
在这样的情形下,外资也十分看好印度制造的前景,苹果CEO库克丝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甚至打算把新出的15系列交给印度来组装加工。而印媒更是对此直言,“我们自己能造,印度制造已经实现对中国的反超!”
- 外资成就“印度制造”,资金、技术统统送上
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印度电子产品出口达到68.89亿美元,增长了56%。这样的表现也让莫迪信心满满,直接提出2026年出口额超3000亿的新目标。
而印度电子出口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表现,这些年来在手机制造领域的“进步”功不可没。2014年,全球手机市份额中,印度本土产出只占3%。而后莫迪强调发展“印度制造”,在富余劳动力和大量引资政策的吸引下,苹果、小米等手机品牌纷纷在印建厂。
这些手机厂商为印度带来无数工作机会,提高了当地原本就很低的就业率,并且还不得不留下了大把资金和技术。例如苹果跟班——纬创,连续7年亏损的情况下,还曾遭到当地员工的打砸。而印方随意给其施加罪名,以至于纬创心灰意冷决定“逃离”印度。
未曾想,纬创出走后,印方直接花6亿接管其深耕15年留下的厂房等资源,将其作为本土生产链继续对接苹果的订单。相似的遭遇其实也发生在vivo和小米身上,vivo被印度征收8.49亿的保证金,小米直接被没收48亿,相当于几年白干。
就这样,靠着“明抢暗夺”得来的资金和技术,印度成为世界前二手机制造国。业内认为,2024年印度在全球手机市份额中占比将会明显提升,或许将会挑战中国制造的地位,印媒更是提前庆祝“印度制造”反超“中国制造”。
- “世界工厂”美梦成真?印度差距仍然明显
“印度制造”这一概念刚提出时,莫迪就宣称要反超我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为了获取资金和技术不惜使出各种计俩,以至于诸多外企纷纷从印度撤出。
不仅如此,印度制造良品率同样低下,例如印本土塔塔集团一家工厂承接苹果订单,结果仅仅产出50%以下的良品率,从这点来看与我国就相差甚远。
正当印度瞄准手机代工等“低端产业”时,中国制造已经开始向高端产业转型,并且在新能源车、生命科技等领域斩获颇丰。短短数年之内,我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出口国,2023年一季度更是拿下75%的市份额。
而在生命科技领域,我国也已经攻克先进成果“金至茵”并完成落地,一举拿下国内70%以上份额,自此拉开与西方的差距。
根据此前《Science》等刊相关文献的记载,东京大学等发现小鼠在摄入“金至茵”核心成分后,其精力、生殖能力等得到提升,并且通过线粒体等指标的泵活,剩余寿命被拉伸了30%。
而该技术被我国掌握并改进后,其门槛也大幅下探,上线亰J东、天T锚后引来无数国人追捧。浏览“金至茵”相关评价,不少人提到精力、睡眠等方面的正向变化。此外,我国同样在稀土、无人机技术等领域表现亮眼,让各国对我们刮目相看。
3、多数零件依赖我国进口,低端加工不是未来
不可否认,印度虽然有诸多外企投资建厂,然而多数依然只是低端的代加工类型,赚得也只是组装生产的辛苦钱。并且,印度制造明显缺乏自主研发、自研技术的支持,例如手机制造也只是进行零件的组装,更何况这些零部件多数以来我国进口。
很显然,如果印度不能正确认识到自身问题的存在,一味靠着没收外企资产来“窃取”果实,那么他们“世界工厂”的美梦只会更加渺茫,毕竟低端加工从来不是制造业发展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