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师渂

编辑|t

1948年下旬至1949年上旬,淮海战役在中原大地上打响,这也是解放战争以来我党对国民党展开的又一次大决战。

这一次战役的胜利,也宣告着蒋介石的王牌嫡系部队丧失殆尽,从根本上瓦解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为他们敲响了丧钟。

在这一次战役中,由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的前敌委员会无疑在指挥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这之中,刘邓二人的关系密切,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再到之后的渡江战役,二人默契合作,带领中原野战军创造了一个个军事奇迹。

(淮海战役要图)

但很多人不知道,在淮海战役的初期,邓小平曾对刘伯承提到:“伯承,可要注意呦,你要累垮了,毛主席要打我板子。”

刘邓二人共同经历了什么?淮海战役中他们如何进行合作?邓小平又为什么说出这样一句话?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往事。

从大别山走来

毛主席曾经提到过,在解放战争中,我党的军队要做到的是“全国一盘棋”,如果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决定胜利的必杀一招。

那么千里跃进大别山就是扭转局势的关键棋子,也使得刘邓二人真正打响了名号,建立了牢固的革命情谊和个人友谊。

(邓小平)

在解放战争初期,无论从军队数量、装备优良程度、领地大小上,我党都有着绝对的劣势。

正是在这样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刘伯承和邓小平带领着中原野战军,冲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纵横在江淮河汉之间,创建了规模巨大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

这无疑是解放战争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劣势面前,不犹豫龟缩,反而主动出击,调动了敌人,用空间换取了时间。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简直是天才般的军事构想,但对那时候的刘邓二人来说,这段在大山中的日子无疑是十分煎熬的。

(刘伯承)

共产党的军队之所以能够在一次一次看似劣势的战斗中取胜,除了自身的坚强意志和指挥得当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便是民众的支持。

但刘邓初到根据地之时,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便是群众的问题,由于国民党长期的恐怖统治和舆论宣传。

当地的老百姓对军队可谓是又怕又惧,共产党在他们的眼中更是如洪水猛兽一般的存在。

面对这样的困境,刘邓二人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具体的应对措施,用两个词来概括便是恩威并施,刚柔并济。

“刚”的方面是要向民众展现共产党的军队实力,通过对国民党军队的一次次胜利,让老百姓相信我们是有能力对抗反动派的。

(邓小平)

“柔”的方面则是要用严格的军纪要求士兵,做到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真正为了老百姓而战斗,树立我军良好的形象,和老百姓紧紧团结在一起。

第一条自不用说,中野全军战斗经验丰富,刘邓二人更是军事奇才,在他们的带领下,军队神出鬼没,让人数占优的国民党军队完全摸不着头脑,吞下一场场败仗。

但在军纪方面却要好好下一番功夫,无法速成,只得慢工出细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忍痛处决了一位广受大家认可的战斗英雄赵连长,他只是因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拿了一些花布、笔和纸就被军法从事。

(邓小平)

刘邓二人虽有千般不舍,但为了严肃军纪,只能“挥泪斩马谡”。

正是在二人默契的配合和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了跃进大别山的壮举。但二人也没有得到什么喘息的机会,淮海战役很快就要开始了。

  1. 刘邓情深

在大别山的经历巩固了二人的革命情谊和友谊,也正是有了这样坚实的感情基础和战斗默契,二人才可以在淮海战役中指挥军队对敌人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淮海战役开始前,中央原本的设想是打一个小范围的歼灭战,但随着敌情的变化,我党的指战员做出了全新的判断,中央也及时地听取了建议,做出了战略调整。

(刘邓合影)

为了更好地指挥正面战场地战斗,中央任命刘邓陈谭粟组成了前敌委员会,而这之中,刘邓二人更是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但他们除了是战斗伙伴之外,更是惺惺相惜的好友,时时刻刻为了对方而考虑。

在淮海战役的初期,二人因为战斗任务的需要,不得不分开指挥,在告别之际,邓小平便握着刘伯承的手说道:“伯承,可要注意呦,你要累垮了,毛主席要打我板子。”

刘伯承的年龄本就比邓小平大不少,还在战斗中受过很严重的眼伤,虽然他的意志坚强,从未叫过一声苦,但身体上客观的摧残是存在的,不能忽略。

(刘伯承)

在后来对黄维兵团的战斗开展后,刘邓二人又聚集到了一起,在宿县东小李家村的一处小屋子的小院子中。

邓小平时常对刘伯承和陈毅二人说道:“两位司令员同志,我比你们小几岁,身体也比你们好一些,具体工作让我多做些,夜间值班我也多值一些,这是应该的哟!”

这话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每逢重大的作战任务,邓小平都自告奋勇地熬夜值班等消息,而让两位兄长多睡一觉,多休息一会儿。

而在具体地战斗指挥中,邓小平虽然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是一把手,但他非常注重倾听其他同志的意见,尤其是刘伯承的意见。

(年轻的邓小平)

从大别山走来,再到如今,二人之间早已形成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默契,虽然他们也偶有争论,但最后都能通过理性的讨论得到一个恰当的结论。

在这样的默契配合,和战士们的英勇奋战下,淮海战役我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陆续歼灭了黄百韬、黄维、杜聿明集团,完成了以60万战胜80万的军事奇迹。

也从根本上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 结语

在淮海战役结束后不久,直指国民党反动派南京政府的渡江战役很快开始,邓刘陈粟谭五人又再一次被任命为渡江战役的总前委。

(总前委合影)

刘邓这一对老战友,老同志又再一次战斗再一起,他们尽情挥洒着自己的军事才华,像以往一样战无不胜,再一次大捷,将国民党反动势力彻底从他们的“国都”驱赶。

解放后,刘邓二人虽然担任不同的职务,只是偶有交集,但两人的交情从未减弱分毫,在工作中他们是同事,在生活中他们则是一辈子的挚友。

1986年10月7日,94岁的刘伯承元帅在北京病逝,邓小平在《人民日报》上深情回忆了两人共同的经历,他写道:

完全可以说,伯承是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他在这方面的重大贡献,永远值得我们珍视。

参考资料:

邓小平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孔昕 邓小平研究 2018-03-01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与淮海战役 宁志一 四川党史 1996-03-28

刘邓挺进大别山:血铸军纪救危局 胡遵远;张应松 协商论坛 2017-07-20

刘伯承、邓小平在蕲春的十八天 詹松青 档案记忆 2023-06-20

不尽洪流涌上天——邓小平、渡江总前委和百万雄师过大江 吴跃农 党史文苑 2019-02-15

内容分享:
【腾讯云】视频通信爆款 9.9 元起, 提供电商、教育、社交娱乐等多行业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最快 1 天布局火爆赛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