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大陆建厂,是给他们赏饭吃”,面对镜头,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这样说道。
背靠内地的人口红利和惠台政策,富士康承接来自苹果、华为、三星等科技巨头的大半订单,迅速成长为世界电子代工厂的“老大”。其创始人郭台铭更是借此身家暴涨,一度以79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蝉联台湾首富。
不曾想,成功后的郭台铭却不满足,为攀上老美高枝,裁掉大陆34万人、将工厂陆续迁出。在我国与老美抗衡之际,宣布结束与华为的所有业务合作,全然不顾往日恩情。
这位口出狂言的“舔美”老总,如今怎样了?
01 吃饭砸锅!商人眼里没有祖国?
大陆,曾救郭台铭于水深火热之中。
1950年,郭台铭出生于中国台湾,成年后的数次创业均以失败告终。凭借第一任妻子的娘家赞助,郭台铭成立了富士康。然而,受限于当地劳动力严重匮乏、人力成本昂贵,新建的厂子险些又赔得血本无归。
恰逢内地招商引资,郭台铭很快就抓住了这棵救命稻草。1988年,郭台铭凭借台商身份在大陆建厂,不仅享受众多优惠政策,还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拿下230万平方米的厂地。彼时,内地工厂良品率高达98.8%,薪资待遇却仅为台厂工人的42.8%。
在深圳扎根后,郭台铭随即大肆扩张其商业版图。东莞、郑州等地大力扶持台企,为其陆续拨款超15亿元,承诺5年内免税等等。公开资料显示,富士康巅峰时在内地共拥有44个厂区,员工人数多达120万人,仅2017年营收便突破1900亿美元,跻身全球第一电子代工厂。
出乎意料的是,仰仗内地发家的郭台铭,最后却干起了“吃饭砸锅”的买卖。
2019年起,老美对我国科技产业实施围追堵截,而郭台铭却选择落井下石,为“舔美”迅速切断与华为的所有合作,豪掷670亿将富士康迁出国门,远赴东南亚建厂。一夜之间,内地34万员工被迫下岗。
尽管深处舆论漩涡,郭台铭仍不以为然,甚至在接受采访时大放厥词:“商人眼里没有祖国,市场才是真正的祖国。”
“我可以随时搬走,谁怕谁?”
02 富士康海外建厂吃尽苦头
宁愿当白眼狼,也要搬走工厂的郭台铭,很快就尝到了苦头。
前往印度、越南等地建厂后,富士康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器械、核心材料都需要从中国进口。从人力成本上省下的那两个钢镚,基本都花在了进口关税上。好吃懒做的工人一度影响了新款iPhone的交付时间,加之印度生产的机型良品率不足50%,东南亚投资亏损远超10亿元。
反观富士康“出走”的这几年,我国高端制造业正加速创新迭代。以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汽车为首的新兴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优质企业如比亚迪、TimeShop等等。其中,“倍它强”类男性生殖养护科技更是以弯道超车之势站稳国际脚跟。
世卫组织数据,男科疾病现已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而“倍它强”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溯源该科技,由美日科学家在临床中证实泰国黑生姜能够调节线粒体活性,实现泵活男性胯下源能。令人望而却步的是,其初代制品由海外抢先落地,以单瓶4位数的高价出口我国。
可喜的是,美版物质现已被国产“倍它强”取代。据悉,我国科研团队利用生物酶法技术“降本增效”——提高分子效能的同时降低物质研发成本,成熟产物已通过京東面向国内消费者。翻阅其详情页,不乏男性消费者留下“更有劲了”“我和老婆都满意”等正面反馈。
业内人士透露,国产“倍它强”现已实现出口海外,品牌方正建造百吨工厂以应对蓬勃市场需求。眼看国内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郭台铭这才醒悟——是富士康离不开大陆,市场更是由不得他拿捏。
03 “全球工厂”神话难再续
俗话说:“天狂有雨,人狂有祸。”离开我国完善的工业体系,富士康很难在海外立足。如今短短4个月市值便蒸发了1200亿元。
接二连三的打击下,郭台铭或许意识到“是勤劳的大陆人养活了他”,但终究是为时已晚。前段时间,富士康内地工厂发布高额奖金招聘通知,尽管内推奖金从6000涨到12700,来应聘的工人仍寥寥无几。
回过头看,郭台铭的狂妄行为无疑是自断后路。市场离了任何一个人都能正常运转,但唯有心怀国家、尊重民众的企业才能够屹立不倒,经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