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这个北欧小国,除了以斯德哥尔摩和绚烂的极光而闻名于世之外,似乎在国际舞台上相对低调。中国人对这个国家了解甚少,似乎与它并没有太多交集。然而,一项调查显示,近90%的瑞典人对中国抱有深深的敌意,这种情感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那么,尽管两国一直没有太多直接联系,为什么瑞典人对中国会有如此深的成见呢?这其中是否存在一些误解?
瑞典对中国的敌意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古代中国曾是世界的超级大国,受到蒙古帝国等异国势力的攻击。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帝国甚至一度占领了中国的边疆地区。蒙古人的形象在欧洲一直被描绘成高大而凶悍的,这使得欧洲人对东方的中国产生了畏惧之情,同时也充满了好奇。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许多欧洲人梦想着前往神秘的中国,其中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更是在他的游记中将中国描述成了一个金银满地的国度,这进一步增加了欧洲人对中国的向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局势发生了变化。清朝时期,中国陷入了一片困顿,国内饱受鸦片等问题困扰。当瑞典人来到中国时,却发现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状况已经变得很差,这让他们感到意外。瑞典植物学家甚至在当时首次将中国人称为“黄种人”,并声称这种“黄色”代表着虚弱和低劣。这种描述对中国是一种公然的侮辱,也是挑衅的表现。因此,瑞典人之所以对中国怀有仇视情绪,部分原因是想发泄过去被中国所压制的情感。
然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瑞典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这似乎与之前的态度相矛盾。实际上,这是因为瑞典当时认为中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因此对中国采取友好态度是出于一种保持高高在上的心态。然而,随着中国迅速崛起,超越了许多西方国家,瑞典开始感到不平衡。中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制造业也升级转型,不再仅仅承担廉价劳动力的角色,这让瑞典感到威胁。瑞典媒体在国内发布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也导致了瑞典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
尽管中国一直主张友好和平的沟通方式,但瑞典似乎不愿改变对中国的固有印象。一些瑞典企业公然侮辱中国,如HM的辱华事件,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的不满。瑞典企业的这种行为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谴责。这种对立情绪在两国之间继续存在,尽管中国希望保持冷静和友好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