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们不是老谈分化嘛。
原以为这个词只存在于楼市,没想到连广州的商场也开始分化了。
我原先以为的北京路,都是这样的:
北京路实景图
但实际上,在人从众的北京路里,居然有那么一些“异类”商场。
门外熙熙攘攘,店内却是冷冷清清,主打一个“快乐是别人的,我什么都没有”。
明明出身于富贵人家,咋活得如此落魄呢?
同人不同命
首当其冲的是恒润广场。
这个名字大家可能觉得有点陌生,其实它前身正是北京路天河城。
这个广场的位置很绝,位于北京路的中段,就在西湖路和北京路步行街的交界,西湖路也是出租车上落客的主要街区。
可以说,恒润广场天生就在人流的汇集主要场所,然而,这泼天的富贵,它好像一点也没能接住。
商场附近是以骑楼建筑设计为主,走得的是老广风格,但商场的外观还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没有达到视觉统一。
另外,恒润广场以巨型LED屏幕作为装饰,好家伙,这差点没把“广告位招租”写在门面上。
一般来说,商场的外观决定了商场的逼格,这种土土的外观,让我有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带着疑问,我走进商场。
第一印象,一楼的商店还算比较多,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咖啡店、茶饮店,人流还是比较充足的。
继续深挖,我发现一楼除有咖啡、茶饮店之外,还有知名零售便利店、玉器店、金饰店、手机店、夹娃娃店等,店铺的种类有点混乱。(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从商场中庭可以俯瞰负一负二层,这两层基本是黑灯瞎火的状态,除了多年前残留的招牌,几乎看不见运营的店铺,和外面相比,一个真就天,一个地。
越往上槽点越多。
譬如扶手电梯停运,如果你想要从一楼走上二楼,还得“爬电梯”。
二至四均是一些低价的服饰店,箱包店。
部分店铺还把衣架摆放在过道,身处其中,有种在2000年首次到状元坊或者女人街逛街的感觉。(滑动图片查看更多)
从五楼开始,人流肉眼可见地减少。
原本五至六层是运动服饰、名牌折扣等的主场。
现在只有零零散散的铁架。
布满灰尘的招牌,残破的墙体。
甚至连扶手电梯也不运作了,更别说开空调了,完全是处于零运营的状态。
继续往上走,让人没想到的是,七到八楼仍然有店铺在营业。
但这些店铺全是餐饮店,因为还没有到饭点,部分餐厅员工在电梯厅休息,店铺里面人流也比较少。
用一个词描述恒润广场——割裂。
商场外观和周边骑楼设计对比过于强烈,一个复古,一个老土,有种水火不容的状态,让人产生了巨大认知割裂。
其次是招商的问题,以商场一楼为例,商场店铺种类从饮食到零售到金饰“应有尽有”,咋一看雨露均沾,实际上是一盘散沙。
这种感觉像是走进了大卖场,而不是一个有逼格的商场。
要知道,天河城广场的一楼,基本是以奢侈品店以及国外化妆品店为主;太古汇的一楼以国际奢侈品为主;荔湾的领展购物中心,以大型运动品牌为主,电子产品店为辅……
太古汇一楼部分店铺
一楼是商场招商实力和格调的门面,当门面没法抓住大家的眼球,其他楼层基本很难翻盘,因此,在恒润广场,越往上走,大家购物的期待值不断降低,生意只会越惨淡。
这不像是个可以逛街的地方,只是一个大家逛累了可以休息的地方。
从图片也可以看到,大家宁愿呆在一楼的休息处,也不愿意多走动,与其说这是个商场,还不如说是带空调的歇脚处。
恒润广场一楼平台聚集的人群 图源:广州PLUS
对比天河、海珠等知名商场,目前恒润广场的招商水平较低,有点浪费这么好的区位,比起硬着头皮经营,我认为这里适合更好的操盘手来盘活。
当然,除了恒润广场,我心目中还有一位意难平——
大佛寺隔壁的光明广场。
光明广场是一个区位很好,业态比较丰富的商场,其负一层更是拥有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
就在今年8月,光明广场顶楼还设置了星光明文体公园,在广州,这样的商场+体育+博物馆的联名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然而,走进光明广场,我有点失望。
比起商场,我认为这里更像一个野生市集。
一楼以娃娃机店为主,其余的地盘被刮刮乐、服饰店瓜分。
说好听一点就是人气很旺,说难听一点就是廉价,和三四线县城的商场没有区别。
俯瞰光明广场一楼
因为娃娃机数量比较多,挤压了原来一楼的空间,当人流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整个商场会显得非常拥挤。
其他楼层的店铺分布也很杂乱。
我们可以看到餐饮店和电影院相连,还能看到宠物店和娃娃机店连在一起,理发店和游戏机店连在一起,没有非常明显的分类。
餐饮店、宠物店、密室逃脱等不同形式的店铺,对用水用电设施的要求也不同,加上日常欠缺保养,部分楼层更出现空调滴水,墙体剥落的问题。
可能是当天有雷阵雨加暴晒的缘故,顶楼的星光文体公园基本没有人光顾。
柠檬茶店只有黑板和制茶机在看守门面,此前很火的围炉煮茶店,如今只剩下一堆广东省省凳在管事。
下雨过后顶楼的积水比较多,就算我想打卡也瞬间没了欲望。
如果说恒润广场比较割裂,那么光明广场则是手捏王炸和四条A却打出了烂牌的感觉。
多少商场都想抱紧大佛寺这棵大树,做到自然引流,但如果光明广场继续执意采用90年代运营方式,即使有大佛寺做活招牌,也难以救活。
越秀老商业
何去何从
无论是恒润广场还是光明广场,都是越秀区大部分老商场的缩影。
这类商场建成年代较早,商场的设计旧,配套旧,加上背后商业运营的实力不足,即使引入了一些新的设施,但因为没有持续的宣传和维护,最后感兴趣的人也只是寥寥。
即使商场占据再好的位置,也会出现人流减少甚至是停业的问题,王府井百货、地王广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然,在这段时间里面一些商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积极寻求转型。
譬如中华广场、动漫星城、恒宝广场、北京路新大新……都通过重新装修来调整布局,并升级了购物体验。
北京路沿线的一些老店,也在加速转型,如新华书店采用了国风的装饰设计。
全新的商场如珠江·星火1926、北京路天河城2期也已经加入越秀区大家庭,为地区商业增添了活力。
虽然有这些例子在前,但越秀区古早的商业项目还是比较多,这样的“微改造”,依然是杯水车薪。
官方其实也早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今年3月,官方发布《广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未来,越秀区会以北京路、环市东、中华广场等地标,配合新兴的科技运动及体育消费项目为突破,构建商圈潮流运动带。
方向早已经明确,执行才是关键,这里就考验地方智慧。
我们深知罗马不是一天能够建成,也愿意花时间去做困难而正确的事情,问题是,我们还需要等多久?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