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2000+节点无盲区覆盖,注册即可免费使用

相亲角的中老年家长,

持有怎样的婚恋观?

每逢周三、周日,位于革命公园东南角的相亲角必定人满为患,拥挤程度堪比傍晚的大唐不夜城。

相亲角主要聚集着三类人群:婚介所工作人员、为子女征找对象的中老年家长、大龄单身人士。其中,子女年龄区间在80后、90后的中老年家长占绝大多数。他们大都用一张A4纸写明子女的年龄、性别、学历、身高、工作等基本信息,也明确标注了对征婚对象的具体要求。家长们拿着手中的A4纸凑在一起交流交流,遇到条件合适的,留个联系方式,伺机安排孩子相亲。

■ 图源 访他者公众号

我随机跟几十位家长交流了一下,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认为在革命公园为子女找到另一半的概率极小,但又都想来这里碰碰运气,觉得来看看总比呆在家里干等强。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家长来革命公园,看似替子女征婚,实际上是为了缓解自身的焦虑。

01

王女士看上去60岁出头,手里拿了两份征婚资料,一份是女儿的,一份是儿子的。她家在东郊某村,家中共有三个孩子,读到初中就辍学的二女儿早早结婚生子,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大学毕业的大女儿和小儿子,年纪一大把了却迟迟找不到对象,这事儿令她很费解:“越优秀的娃越没桃花运,咋回事嘛。”

提起两个读过大学却尚未婚配的孩子,王女士又骄傲又无奈,她说:“我家这俩大学生,脑瓜子聪明,长得也挺好。一个35,一个30,都还还单着,把人快愁死咧。”我问她给孩子征婚的标准是啥,王女士指着手里的牌子,说大女儿是88年生人,在公办医院当护士,工作稳定收入高,已经自己买了房,因为自身条件出众,找对象特别挑剔,家里给介绍的男娃一个都看不上,挑花眼了,耽搁到现在,成大龄剩女了。她觉得,要想把女儿嫁出去,必须得降低标准,所以征婚要求就四条——35岁左右、大专以上学历、工作稳定、男性。

我问王女士:“这是您的标准还是您女儿的标准?”王女士说:“我的标准!按照我女子的标准,就没办法找对象咧,她找对象看感觉,感觉是个啥嘛?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么,女娃嫁个差不多人的就行咧,啥感觉不感觉的。”

王女士的儿子是94年生人,在高新区某企业当IT工程师。据她说,儿子长相英俊、重点大学毕业,家里已经全款给买了婚房,条件还算不错,所以对另一半的要求稍微高一点:本科以上学历、年龄28岁以下、身高1米65以上、长相端庄、知书达理、孝敬父母。

王女士自三月初开始,每周末都会来革命公园帮孩子找对象,基本上每次在这里能加到几个人的微信,但是每每把收集而来的照片和联系方式推给孩子就没下文了。她很苦恼:“想不通现在年轻人是咋回事,找对象一点儿都不积极。”她希望俩孩子赶在年底都能把婚给结了,因为明年的节气里没有立春,是个“寡妇年”,不能结婚,孩子今年要是不结婚,最快也得等到后年,她可等不起。

02

跟王女士聊天的时候,有个中年男子走上前来搭话,他觉得王女士的女儿跟自家儿子挺适配。这位中年男子姓马,在坊上有一整院民房、鼓楼附近还有两套商铺,并且已经给儿子买好了婚房。他儿子86年生人,本科毕业于西安某高校之后留校工作。他从手机里翻出来儿子的照片给王女士和我看,说:“我娃,一米八五的大小伙,帅吧?”我问他:“您儿子条件这么好,还愁找不到对象?”马先生叹一口气,说他儿子之前跟商洛一个女娃谈了好几年,但那女娃个子太矮了,一米五左右,长得也不好看,他和妻子觉得那女娃的基因会影响下一代,给“戳散伙”了;后来,儿子又谈了户县一个女娃,都快结婚了又散伙了,主要是女方家长事儿太多,成天“胡成精”,幺蛾子不断。经历过两段失败的感情之后,就把他儿子耽搁到现在了。

■ 图源 初见西安

我问马先生给儿子找对象的要求是什么。他说:“我家不缺钱,所以不挑女方家境,但是女娃得长得端庄、形象气质好。我娃是本科学历,要求对方起码得大专以上,最好谈过一两次恋爱,但是谈恋爱次数不能太多。”在马先生看来,25岁以上还没谈过恋爱的女娃,身体或者精神,多少有点儿问题;但是谈恋爱次数太多的人,过于轻浮,不可靠,也不能要。

说完这些硬性要求,马先生还补充了一句:“我娃娶媳妇,我至少要拿90%的主意。”他觉得娶儿媳妇关乎家族未来命运,必须得谨慎,不能任由见识少、经历浅的年轻人做主。

我问:“您看上的儿媳妇,您儿子要是不喜欢咋整?”马先生笑笑:“我帮我儿子把好第一关,剩下的,就让年轻人自己谈嘛,谈成了就成,谈不成就继续找。”马先生家离革命公园不远,所以他几乎每周末都来这里转转,遇到符合条件的“资源”,会主动索取联系方式,然后安排儿子相亲。尽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为儿子物色到合适的结婚对象,他也还是希望儿子能赶在年底之前领证结婚。他说:“我着急给娃找对象,是想赶紧完成我的任务,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娃有个幸福的婚姻。”

03

在革命公园,我遇见了一个自称被贾平凹写进《废都》里的老先生。他说他姓杜,是个退休了的文化学者,也是《邵子神术》的研究者。为了证明自己没吹牛,他拿出身份证给我看,还让我上网搜他的名字。我拿出手机一搜,网上果然有他的信息。杜先生一脸得意:“咋样,没骗你吧?我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不会胡说八道。”

杜先生住在附近某机关大院,经常来革命公园遛弯。据他观察,来革命公园逛相亲角的人分两类,一类是寻找“生理刺激”的中老年人;另一类是为孩子寻找结婚对象的家长。前者成功概率高一点,估计有20%,后者成功的概率可能连千分之一都不到。在他看来,聚集在革命公园为孩子找对象家长,不过是在子女婚姻无门的无助之中,寻找一丝丝希望。

“好多家长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娃找对象,这样不行。”杜先生说,他的女儿今年刚满30岁,嫁给了老家在东北的一个穷小子,没车没房没彩礼,但是他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他认为,婚姻是年轻人自己的事儿,得年轻人做主。

提及目前结婚率和生育率普遍偏低这一社会现象,杜先生说:“主要还是结婚成本大、年轻人的生存压力大,这两座大山压在年轻人身上,谁还有功夫结婚?”不过,他也认为,除了外在因素以外,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义务,也是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偏低的重要原因。杜先生说:“对于每个个体而言,是否选择进入婚姻,纯属个人权利,别人无权干涉。但是,如果大家都不结婚不繁衍后代,不顾及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那样,将有可能把人类推进绝境。”

他认为,结婚生子,事关中华民族的血脉继承,也事关人类的繁衍。作为文化学者,他希望当代年轻人不要受“恐婚潮流”影响,在该结婚的年纪,最好积极进入婚姻,完成人生大事。

逛革命公园相亲角的青年人,

持有怎样的婚恋观?

来逛革命公园相亲角的,除了为子女征集对象的家长,还有不少正在找对象的年轻人。他们大都渴望婚姻却又受限于外在因素难以进入婚姻,因此,但凡可以获取异性资源的机会,他们都愿意尝试一下。

我在革命公园为寻找写作素材瞎晃悠的时候,偶尔会被人搭讪。他们以为我来这里,是为了找对象。等我说明来意,大部分人便转身离开,不愿意跟我浪费时间。不过,也还是有几位男士,跟我讲述了他们对于婚恋问题的观点。我发现,相较于替子女征婚的中老年家长,前来革命公园逛相亲角的年轻人,对另一半的要求标准,普遍较为模糊。他们找对象,不会直截了当出示学历、身高、收入等可视化标准,而是更关注“眼缘”。

01

87年生人吴先生在咸阳市某局当公务员,工作稳定又体面,之所以到现在还没结婚,是因为大学毕业后当了12年兵,去年才转业。我问他为什么不在单位找对象。他说:“体制内的女生,家境基本都很好,即使家境不好,也可以找到条件很好的对象,我家境一般,很难找到在体制内上班的对象。”

36岁无房无车的吴先生,无论是在家人眼中还是在相亲市场上,都属于条件普通的大龄单身汉,很少有人主动介绍适龄结婚对象给他,他又很想成家,所以干脆来革命公园逛,看看能不能撞个“桃花运”,找得人生的伴侣。

我问吴先生:“您对结婚对象的要求是什么?”

他扬起头想了很久,说:“其实也没什么要求,看对眼就行。”

■ 相亲信息的伞海 | 图源:小陕最生活

“看对眼”是个极其主观的词汇。比在身高、收入等可视化的条件面前,这个要求往往更难达到。从吴先生的神态里可以断定,他其实是想寻找爱情。我问他:“如果遇到一个外在条件跟你匹配,但你却不喜欢的女性,你会跟她组建家庭吗?”

他扶了扶眼镜,扬起头想了一会儿,笑着说:“不知道。”

针对当代年轻人结婚意愿偏低这一社会现象,吴先生说:“结婚的人还是占大多数,所以结婚仍然是主流。”

02

88年生人李先生,来革命公园逛相亲角好几次了。前几回,他加了几位单身女士的微信,聊了一阵子,发现大家并不同频,不了了之了。

他说自己之前谈过一场长达8年之久的恋爱,2019年分手之后一度陷入抑郁,不想结婚。不过,在经历三年疫情之后,觉得这个世界充满风险,想找个人组建家庭,抱团对抗外界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李先生对另一半的要求是彼此喜欢、灵魂契合、有精神共鸣。理智上,他知道随着年纪的增长,遇到三观匹配又相互喜欢的对象的概率会越来越低;感性上,他又不甘心进入一段凑合的婚姻。

“我知道这很矛盾,但是我还在努力寻找。多获取几个联系方式,多沟通,遇见合适对象的概率就大一些。”

我问他:“有没有想过什么时候结婚?”

“越快越好!”李先生觉得只要遇到对的人,闪婚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

提及当前较低的结婚率和生育率,他说:“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走向低结婚率和低生育率。”他认为,让想结婚的人结婚,不想结婚的人单身,是一个文明社会该有的自觉。他说,自己身边有丁克人群也有不婚主义者,但这些都只是个人的选择。别人无权去评判。

03

革命公园的相亲角里,也有观点较为偏激的的年轻人。有个不愿意透露姓氏的90后男生认为,结婚就是各取所需。“男的找媳妇,一般看长相,注重生育价值;女的找丈夫,就是图钱。”他认为,一个男人只要有钱,哪怕是长得再丑、年纪再大,也不怕娶不到媳妇;而女的,只要年轻又漂亮,也不会嫁不出去。

我问他:“你为什么会来这里找对象?”

他自嘲地笑笑:“因为穷嘛!来这儿看对眼了,要个联系方式回家聊聊天,聊得来再确定要不要继续交往。去别处相亲,起码得请女孩子吃顿饭喝杯咖啡吧,那都是钱。”

我问他找对象的标准是什么。他说:“还得是长得好看一点,男人是视觉动物,只会对长得好看的女生动心,我也不例外。”他自称第n次来革命公园找对象,至今为止仍然单身,但未来,他还会契而不舍地找下去,直到成功结婚为止。

作者 | 明芷 | 陕西人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