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即时通信IM接入AI服务,高效构建智能聊天能力

1971年8月14日至9月12日,毛主席离开北京开始了南巡。毛主席先后在武汉、长沙、上海等地停留,每到一地便同各个地方的党政军要员讲话,如华国锋、韦国清、韩先楚等人。

其中,毛主席在前往上海时,为了见许世友,专程等了近15个小时,可见许世友在毛主席心中的重要地位。

当时,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许世友为了躲避混乱,便以检查战备为名离开了南京军区,躲进了皖西六安县偏僻山区的第126野战医院。即便如此,许世友也还是受到了冲击,野战医院几次受到冲击。

此前,毛主席便交代过张春桥说:“你去找许世友谈一谈,把南京军区的部队稳住,不要跟武汉一样,跟群众组织搅和在一起,闹出事情来也不好收拾。”

然而,张春桥却没有传达毛主席的话,反而站在许世友的对立面,鼓动给他戴上各种帽子。1967年,许世友在南京的住宅受到了冲击,幸运的是,早有预感的许世友提前离开得以幸免于难。

在这一情况下,许世友让妻子找到杨成武,托杨成武将自己写的信交给毛主席。毛主席收到许世友的信后,立即问道:“许世友现在在哪里?”

杨成武实话实说道:“在皖西六安的深山里。”

“他在那干什么?”

“他的日子也不好过,每天都有人闹。”

“现在把他接到上海来。”

“好,马上去办。”

杨成武正打算去找飞机接许世友时,毛主席又吩咐道:“叫张春桥去。你准备两架飞机,让他先坐大飞机到合肥,再乘直升机去六安。你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跟许世友说清楚,是杨成武派直升机来接,否则他会开枪。”

根据毛主席的安排,张春桥很快便来到许世友所在的地方。虽然张春桥是奉毛主席之命来的,但在当时的背景下,许世友对此并不能完全相信。

为此,他还瞅准一个机会,找到一个可靠的同志交代了两件事:“我对毛主席自然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但这个‘四只眼’,我不放心。万一我半路上被杀,你们记得帮我办两件事,一件就是我死后,帮忙照顾我的几个孩子,上学,当兵都可以。第二件事就是如果十天里没有我的消息,请派人去上海收尸,然后运回我老家新县埋了。千万别送火葬场。”

说罢,没听到对方的答应,许世友便匆匆离开坐上了来接他的飞机。

很快,许世友便来到了上海,一见到毛主席,许世友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毛主席磕了个头,紧接着便放声大哭。

毛主席关心地问道:“许世友同志,你还好吗?”

许世友既委屈又愤怒地说道:“这是什么世道啊,主席,你该管管了……”

毛主席听后,沉思片刻,说道:“世友,我相信你。南京军区党委还是可以信任的,你是南京军区的司令员。不许冲击你,这是我的意见,我派人给他们打电话。你回去以后就这样传达我的意思,你看能行不?”

跟毛主席谈话结束后,许世友高兴地从客厅走了出来,紧紧握着杨成武的手,对他感谢道:“杨成武同志,我要打只豹子送给你。”

许世友回到南京军区后,南京军区的领导班子随即出现了一些调整和变动,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在南京军区处于混乱之际,许世友离开了南京,先后在大别山、北京、上海等地生活。虽然司令员走了,但军区还得运转。于是,军区副司令员王必成、林维先、副政委鲍先志等主持了一段时间的工作。

期间,不乏有人继续冲击南京军区的领导机关,许世友得知后,愤怒下令要求军区调动部队,向激进的人动手。

但是,王必成等人考虑到当前形势已经十分复杂,动手只会让混乱的形势雪上加霜。于是,他们并没有执行这一命令。许世友则认为这些人已经不听令自己了。

此外,许世友养病期间,还听说了王必成等人接待冲击自己的代表,并在同意搞“四大”的意见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些事情引起了许世友的强烈不满,面对军区的妥协,许世友认为他们是在打算联合起来搞自己。

后来,当有一批需要司令员签字的材料送至许世友眼前时,他气得破口大骂道:“这是要乱军,自毁长城,告诉他们,这些东西全都不准发布。”

实际上,在那个时局之中,王必成等人也很不容易,他们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司令员不在,军区更要保持稳定。因此,在意见书上签字也是情有可原的。加之上级政策也不明朗,谁都不清楚这些事情背后的人是谁,势力有多大。因此,王必成等人也只能根据当下判断,硬着头皮继续做了。

对于王必成等人的考量,许世友并不理解,他没有想那么多,他只认为王必成、林维先和鲍先志反对自己,甚至还给他们冠上了“夺权”的名号。

随着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介入,在经过一系列调整之后,许世友也回到了南京军区。但王必成、林维先和鲍先志的处境就不太好了。

不过,毛主席是知道这三个人的,他们还是可以信任的,于是,根据毛主席的安排,王必成等三人来到了北京总参第一招待所,并在这里待了一年多时间。

1969年,王必成调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林维先调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鲍先志则调到济南军区担任副政委。

1971年,毛主席南巡途中见到许世友,跟他交谈时,仍然不忘王必成等人,对他说道:“你要打倒的三个人都是好人。”

然而,许世友听后并没有像以前一样坚定支持毛主席,他依旧没有解开心结。

毛主席见状,叹了口气,说道:“你对我的感情也没有过去深了,你不听我的话了。”

许世友努了努嘴想说些什么,但一时间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其实,许世友跟王必成等三人的关系都很不错,尤其是王必成,两人既是老乡,还曾长期共事。但种种误会,还是让两位老战友渐行渐远。直到晚年才终于解开心结。

许世友之所以对王必成如此生气,其中原因从他与友人的交谈中便可窥见一斑。许世友曾说:“我跟王必成是老乡,当年,我带着他一起参加了黄麻起义。我们这么亲密,别人反对我我不在乎,但他不应该。”

1982年,王必成申请去南京养病,期间,他在过年时特意拜会了同样住在南京的许世友。

见面后,王必成回忆起两人一起在战场上杀敌的往事,不禁哽咽落泪。许世友见状也放下心中芥蒂,展开了交流。

但这次见面仍然没能彻底解决误会。

1984年召开的中顾委华南组会议上,许世友再次不点名批评了王必成等三人。他在大会上公开表示:“我们的老同志里,也有犯过错的人。例如原先在南京军区的三位老红军,他们直到今天都没有表个态。”

大家对许世友口中的三位老红军都心知肚明,但却不好发表意见。而在场的王必成听后,也忍不住生气,起身离开了会场。

同年6月,在中顾委华南组第二次会议上,经过多位同志共同努力,王必成和许世友终于坐在了一起,决定一起解决两人之间的矛盾。

王必成真诚地说道:“老队长,我们都已经70多岁了,快要去见马克思了。……当年你要我开枪,但中央的指示是不能开。后来,毛主席也专门告诉过你,他们三个是好人,你要高抬贵手。”

说到这里,王必成稍作停顿,叹了口气,又说起了往事:“各位同志,我今年对当年的事情做了一些说明,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但仅供参考。这些意见,我不会强加于人,要是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随时可以反驳。”

王必成说完这些,大家都静静地等待着许世友将军表态。这时,许世友站起身,说道:“王必成同志,你说得很好。”

话音刚落,许世友便率先走上前去,紧紧握住了王必成的手。两位老战友终于解开了心结。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