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最近两年,俄乌冲突一场战争,欧洲陷入风雨飘摇之中,美国人赚得盆满钵满,也孕育了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

有人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场战争,欧洲经济受到重大影响,美国和中国,究竟谁才是最大的赢家?昨天欧盟派重要人物来了,揭开了谜底。

参考消息网报道,法国外交部长塞茹尔于4月1日访华,他这次来的核心议题,显然是中法乃至中欧的经济议题。

他在访华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重点强调了两个重要的经济事项。

塞茹尔首先做出了明确表态,与中国(经济上)“脱钩”是不可取的。然后他讲了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恢复经济平衡,第二中法关系应该建立在“健康和可持续”的基础上。

如果我们联想到最近两三年,中国与欧洲之间经济关系,就能明白,法国人的这番表态非常耐人寻味,暗含深意,他这次来的目的很不简单。

从大面上看,俄乌冲突加剧了欧洲通货膨胀与能源危机,欧洲人对全球经济看得更清楚了。

这就导致一个美国人非常不喜欢的结果,在政治上北约更加紧密了,但在经济上,欧洲从来没有离中国这么近。

如今,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23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达5.5万亿人民币,每分钟交易额逾千万元。

利用战争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美国在政治上团结了欧洲,却在经济上正在失去欧洲,或者说正在与中国分享欧洲。

短期来看,2022年4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获得了大量能源和军火订单,从欧洲赚走了大笔金钱,但是这两种贸易都是临时性的,是不可持续的。

相反,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却深入欧洲平常百姓家,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必须品,中国商品广受市场欢迎,站稳了脚跟,就再也难以挤出去。

所以,从经济上讲,美国赢得了欧洲的现在,中国却赢得了未来。

但是,中欧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美国人也在一边不断拱火,提醒欧洲跟着美国搞脱钩断链和去风险化那一套。

目前,总体上看,中欧经济关系,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的转化过程中,欧洲人生活上享受着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心里却总觉得哪里不对。

这种心里的不得劲,表现出来的,就是不满甚至贸易摩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中国与欧洲的贸易逆差正在日益扩大;第二中国的产能过剩对欧洲造成冲击。

事实上,中国的产能过剩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多年来欧盟没少对中国商品展开调查并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

例如中国皮鞋,在欧洲简直就是命运多舛,每过几年就要来上一回。

去年10月份,欧盟又宣布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有专家认为,反倾销税最早可能于今年7月份开征。

另外,随着中国成熟制程芯片的迅速崛起,欧洲也很担心钢铝和光伏的悲剧重演,让欧洲在自己的家门口再失去芯片市场。

美国人趁机拱火,不断在欧洲人伤口上撒盐。

前不久,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公开说,她要当面提醒中国,不要再把新能源汽车等便宜的商品出口美西方国家了,因为正在造成大量失业。

欧盟要求中国想办法解决中欧贸易逆差问题,甚至要求中国“控制”出口。

看清楚了中欧之间复杂的经贸关系,我们再来看法国外长塞茹尔这次访华所提到两件事情,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了。

目前欧洲经济状况并不好,大多数国家增长速度都非常低,德国去年甚至是负增长的,法国人显然希望加强中欧经济合作。

但是,作为欧盟核心的两个大国之一,法国人又不得不代表欧盟,强调欧洲希望恢复经济平衡,这样才是“健康和可持续”的。

那么,有没有办法达到中欧经济平衡呢?显然是有的,而且办法至少有两个。

第一就是扩大对欧洲商品的进口;第二是中国企业加大对欧洲的投资。

中国企业把生产都搬到欧洲去,对欧洲的出口自然也就减少了,这正是欧盟对中国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的真正目的。

他们不是不想买中国商品了,而是希望中国厂商在欧洲本地化生产,这跟直接抢中国制造也差不了多少。

前不久,美国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喊话中国汽车厂商去美国建厂,打的也是这个主意。

我们不需要怕会发生美国那样的制造业空心化,因为中国仍然是全球劳动力和基础设施最好的国家之一。

2024年以后,也该是中国制造大规模走向欧美的时候了。

内容分享:
【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