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

狱警看着老人,十分无奈地说道:

先生!您都一把年纪了,干嘛还往这浑水里钻呢?这鼓动革命那可是杀头的罪啊!

老人笑着看着他:“你去过延安吗?

延安?我怎么可能去得了那?

你见过毛主席吗?

图|毛主席

毛...泽东?那怎么可能?

那我回答你刚才的问题!

老人看着他,大笑:“朝闻道,夕可死矣!

(1)符定一的学生毛润之

符定一,1877年出生在湖南的衡山县。

家里是书香世家,他也是从小饱读诗书,到后面符定一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京师大学堂,在他31岁的时候,他拿到了中书科中书(嘉奖称号),去了当时的资政院教习。

或许是生不逢时,又或许这就是命,他前半生一直努力学习的东西,在辛亥革命的到来后,变得似乎“不值一提”。

图|符定一

不过腹有诗书气自华,符定一适应接受了时局的动荡,而且他还从这场革命中,发现了能改变中国积弱已久的东西。

辛亥革命发生不久后,符定一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搞起了教育事业,当时他在湖南的教育界还是很有名气的,这些年,他当过岳麓书院的山长,又担任过湖南教育总会会长。

不过让他最为骄傲的应该是,他曾经做过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

这是为何?

1912年,符定一看着手中的试卷很是动容,旁边还有几个老师神情激动地说着什么,这里是第一中学的入学考试阅卷室,符定一正在和几个老师阅卷。

在这过程中,突然有一个老师拿着学生的试卷,惊喜地叫了起来,他找到校长符定一,用很华美的辞藻称赞了手中的文章,他这样的反应自然也引得众人侧目,众人纷纷聚上前来,翻阅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的是民国成立后教育与实业的要策。文章通篇结构清晰,用词遣句也是老到有力,落墨大方,力能扛鼎,这篇文章不仅彰显了这位学生的广阔视野和丰富学识,最重要的是,这个年纪的学生,能有如此见识,其潜力绝对不容小觑)。

看了这样一篇文章,符定一自然对这个叫毛泽东的学生很是好奇,于是他立即让这位学生来到了校长室,同他见了面。没过多久,一身农装打扮的毛泽东走进了校长办公室。

图|毛泽东

符定一有些愣住了,他实在没想到,这样一篇文采斐(fěi)然的文章竟然是出自这样一位学生之手,不过这份惊讶只是惊讶,并无任何嘲讽之意

他连忙让毛泽东坐下,和他交谈了起来,几句闲聊之后,他就开始对毛泽东进行复试,因为在那时候,文章笔力只是一方面考究因素,学校还是更注重各方面的综合才能。

毛泽东面对他的问题侃侃而谈,对于他的询问也是对答如流,之后符定一又临时让其写了篇文章,题目是论救国之道。当时毛泽东有些意外,似乎没想到还有这过程,不过他也不慌张,沉思片刻,便展纸挥毫,没多久一篇笔力劲道的文章跃然纸上……

符定一看了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润之同学,希望你在学校好好学习,这中国未来担子,或许就在你们这一辈的肩上哩!

就这样,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湖南省立第一中学。

在学校里,符定一看见毛泽东勤奋苦学,就更加起了爱才之心,他特地把自己最心爱的一套藏书《资治通鉴》转赠于毛泽东,他希望毛泽东能学习其中的治国之道,也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滋养。

图|《资治通鉴》

符定一无论是在治学上,还是在生活上,他对学生都是非常严格,而且他常常亲自到学生们中间去,事必躬亲。

而他对毛泽东也是尤为关注,当他看见毛泽东深夜还在锅炉房旁借着暗淡的灯火读书的时候,他也是十分欣慰,不忍去打扰他。

最重要的是,一段时间后,毛泽东的成长果然没让他失望。有一次,符定一在“优秀作文栏”中,看到了毛泽东写的一篇叫做《商鞅徙木立信论》的文章。

文章从商鞅徙木的故事出发,联系现实,提出国家当政者要取信于民、开发民智,就必须要借助法制的力量,而且要言必信,行必果。

这篇作文的阅卷老师给他打了满分,而且留下数句评论:

“作者目光如炬...绝无浮烟涨墨绕其笔端...作者才气过人,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就是这个才气过人的学生,也有让他苦恼的时候。

图|毛主席文章《商鞅徙木立信论》

有一次,毛泽东和教语文的老师发生了争执,而争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对某个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毛泽东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但老师却觉得与自己半生所学实在相悖,毛泽东与他又争执不下,这位老师一气之下找到了符定一:

“这样的学生我从来都没见过,我教不了他。”

符定一有些头大,他早就知道这位学生聪慧异常,这里他是迟早是要跳出去的,可是他没想到现在已经有了迹象。

到后面,为了让毛泽东有更广阔的思想范畴,他允许他可以自学,并且有时候,他还亲自给毛泽东上课,但是有一天,毛泽东还是决定离去。

他对符定一说:

“这半年来,老师您和各位先生的教育之恩情,润之不敢轻忘,但在这所学校里学习,我确实感到知识面太窄,思想也太过沉闷,当今风云激荡,革命思想迭起,学生实在是感觉时不我待,因而,我想退学……”

符定一十分惊讶,不过他也很快就释然了,他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是却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临别之际,符定一亲自送毛泽东到校门,两人依依不舍地谈论了许久,最后符定一向毛泽东推荐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说那里有很多有志青年,也有很多富有革命理论以及新思想的老师,如果去那里的话,应该会有收获的。

图|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此后,毛泽东也真的听从了他的建议,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而也是在那里,毛泽东创建了新民学会,认识了蔡和森等一众好友,走上了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革命之路

符定一也在这个时间段里,由于优异的办学表现,被选为国会众议院的议员,搬到了北平。

或许是冥冥中注定吧,师生二人没多久便在北平相聚,在北京的那段时间,毛泽东成了符定一家里的常客,两人也常常谈论时局,分析革命的形势与走向。

正是在这时,两人都互相受益匪浅,而符定一也笃定他之前的判断,毛泽东必定是要担起改变中国的担子的。

但是毛泽东的危机,也随之来临。

(2)寻找

符定一知道毛泽东现在是在搞革命,他知道什么东西都是要用钱的,他也知道毛泽东现在还是青年,没有那么多的积蓄能够负担得起,于是符定一为了支持毛泽东,便在他的工资里,每月省出5块大洋来,寄给毛泽东,作为毛泽东的活动经费。

图|符定一

而毛泽东对于恩师的行为,也是感动不已,他将此事深埋于心底,牢牢记住

1925年,符定一正好要回湖南衡山探亲,于是他在路过长沙的时候,特地去找了毛泽东,看看他近来的情况。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还没见到自己的学生,湖南省政府的李秘书长却先找到了自己,这个秘书长也不是别人,是他的表弟。

表弟知道他和毛泽东是师生关系,于是便赶紧向他打听毛泽东的情况,李秘书长对符定一说:

内容分享:
【腾讯云】网络产品专场特惠,流量包1分钱起,负载均衡7.3折起,最高可领299元NAT网关代金券,速来抢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