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为什么有的地方单位形式主义越反越强?

碧翰烽/文

有网友提出:为什么形式主义越反越强?现在甚至很难说哪些不是形式主义了,究竟咋回事?

应该说,当下各级都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有的地方单位已经取得成效,比如“滥挂牌”“微信群”APP等乱象得到了一定遏制,考虑建立考核激励制度,激发干部活力;但是,有的地方单位却并不一定,没有取得明显改善的效果,比如“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频过度”“拍照留痕台账资料”等问题总是收不住手、减不下来,总认为这些就是在抓工作。

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这个共识是没有问题的。可为什么有的形式主义就是整治不下来?有的基层负担就是减不下来?

有三个维度可以分析一下:一是方法路径问题,是不是找到了好的工作方法路径?二是干部理念问题,是不是坚持了实干实绩的干事创业导向?三是利益问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中,是不是有人从中获得了利益、得到了好处?

首先来看方法路径问题。也就是说,一些地方单位形式主义的惯性依赖没有真正打破,比如推动工作的“开会发文督查考核问责”的惯性依赖。甚至于包括整治形式主义工作本身。导致有的地方单位出现了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

这种惯性依赖的背后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研究和关注:一个是有没有存在官僚主义的做法与看法?一个是有没有考核问责的层层加码与压力传导?

其次来看干部理念问题。也就是一些干部身上的官僚主义习气没有根本治理,比如就形式主义而整治形式主义。导致容易出现“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循环。

这个方面,可能就涉及到了一些干部的理念、思路、作风等问题。比如有的干部存在瞎指挥、乱决策等现象,制定的政策规定不符合客观实际,考核标准不符合科学规律。如此,可能导致一些基层不得不以形式主义来应付,因为按照有些目标、标准、要求,以及自身的能力水平,怎么做也完不成,就可能通过大量形式主义来证明自己做了,万一出了问题,也能减轻责任。

最后再来看看利益问题。有的人已经习惯了搞形式主义,真正要抓实干抓实绩,反而已经不会抓了。所以,有的一方面反对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却可能热衷于形式主义。

可以说,有的人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中得到了好处。比如可以掩盖自己的“无能”“无为”,能不能解决问题无所谓,关键是表现自己做了多少事、忙得不亦乐乎,毕竟形式主义的活儿是没有技术含量的,即使忙死累死也是具体干活的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躺平”。

再比如还可以掩盖自己的“无畏”,也就是对于法律纪律政策没有敬畏、没有底线,想着从一些过多过度的“管控、检查、程序”当中获取利益。

因此,只要下定决心,找准方法路径,坚持正确干事创业导向,就没有整治不了的形式主义,就没有减不了的基层负担。

内容分享:
注册免费领取 4核8G 云服务器,享免费数据迁移服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