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9.9元体验2万分钟实时音视频通话,支持1对1或多人音视频通话,单房可支持300人同时在线,10万人同时观看;全平台互通高品质通话

3月29日,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六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委员谌贻琴与欧盟委员会创新、研究、文化、教育和青年事务委员伊万诺娃共同出席。

时隔近4年,这一机制重启。这也是谌贻琴首次出席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会议。

时隔近7年的线下会议

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建立于2012年,与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一道,形成中欧关系的三大支柱。

2012年2月14日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指出,增强人民之间的了解与互信,对于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双方在联合新闻公报中宣布,同意建立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

该机制的合作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媒体、体育、青年、妇女等7个领域。

此前,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分别于2012年4月、2014年9月、2015年9月、2017年11月、2020年11月举行了5次会议。前四次会议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第五次会议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

其中,第五次会议因疫情原因,转为以视频连线方式召开。2024年3月29日举行的第六次会议,是该对话机制时隔近7年后再次线下召开会议。

与谌贻琴一同出席第六次会议的伊万诺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从2012年第一次会议以来已历时12年,距离2020年的第五次会议已经过去3年多。

她表示:“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尽管有波折,欧洲委员会仍然致力于对华建立值得信赖的关系,这也是该机制的目标,建立互信、加深了解,更清楚彼此的愿望和抱负。”

全面重启

合作是中欧关系的主流基调。

2023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习近平强调,中欧双方要加强沟通,建立正确的相互认知,避免误解误判。

“中欧双方要正视差异,管控分歧,相互尊重。”

习近平表示:“希望欧盟委员会着眼欧盟根本和长远利益,从中欧关系大局出发,为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冯德莱恩表示,欧方完全不赞同搞“脱钩断链”,希望同中方加强交往对话,尽早重启三个对话机制,开展更多互利合作。

关于“重启三个对话机制”,政知君注意到,另外两个对话机制已经于去年举行会议。

  • 202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东布罗夫斯基斯在北京共同主持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

    此前,第九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于2022年7月举行。

  • 202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举行第十二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

    此前,中欧第十一轮高级别战略对话于2021年9月举行。

另外,去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新德里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李强表示,中欧关系的主流是合作,本质是共赢。作为多极世界的两大力量、全球发展的两大引擎,中欧应当进一步团结合作,用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对冲世界形势的不确定性。

今年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谈及中欧关系时说,去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各层级交流对话全面重启。

“事实上,中欧并没有根本利益冲突,也没有地缘战略矛盾,双方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王毅说:“我们希望中欧关系能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新开端

伊万诺娃在参加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六次会议前对媒体表示:“在此次北京之行前,我注意到中欧在加强教育和文化交流、增进人员往来方面,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是我们此次会议想要达成的目标。”

“同时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欧盟和中国之间的学生流动仍然不平衡,让欧洲学生对赴华留学保有兴趣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此外,艺术家和文化组织在推动人文互动、打破壁垒、构筑沟通桥梁、增进彼此了解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表示,近年来,欧洲文化机构和欧盟外交代表机构进行文化活动的空间日益萎缩。“我坚信保持沟通渠道畅通是非常重要的。”

29日举行的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六次会议上,谌贻琴表示,双方应充分发挥高级别对话机制引领作用,丰富人文交流合作内涵,完善机制,塑造品牌。

“要进一步便利人员往来,推动教育、科技、文化、媒体、体育、青年、妇女等领域交流合作走深走实,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

伊万诺娃表示,这次会议是欧中人文交流合作的新开端。

“欧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欧中人文交流和务实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资料| 新华社 人民网 中国政府网 澎湃新闻等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政知新媒体独家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内容分享:
【腾讯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