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不来就不来,22年不来了,再等22年。尼克松不来,土克松、砖克松也会来。”
1972年的一天,毛主席在和周总理交谈时,突然发了脾气。
原来,当时美国四星上将黑格在中国访问期间,态度十分傲慢,不仅提出了许多无理要求,还对中国的主权问题指手画脚。
那么,黑格为何要来华访问?他到底说了什么?此事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尼克松宣布访华,中美关系解冻
1968年,尼克松赢得选举,就任美国第37任总统。
当他上台时,美国面临着两个局面,一是在越南战争中无底洞般的经济投入,二是苏联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外部威胁。
为了解决危机,尼克松当即决定,以最快速度结束越南战争。
仅1969年,便有25000余名美军由越南撤出,美国社会怨声载道、反战游行此起彼伏的情况终于得到缓解。
而对于苏联,尼克松则提出了“均势外交”的概念,主张与中国缓和关系,增强美国的实力。
作为东亚最大的国家,当时的中国已经初步完成工业化建设,经济体量十分庞大,而中国的军事实力,美军更是在朝鲜战争期间便已经见识过了。
与此同时,当时的中苏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此毛主席也高瞻远瞩地认为,可以和美国调整关系。
可见,中美打破外交坚冰,其实是符合两国利益的双赢行为,正因如此,外交进展也来得十分迅速。
从乒乓外交,到邀请美国记者斯诺访华,双方均释放出友好信号,尼克松也公开透露出想要来中国访问的意愿。
1971年7月9日,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率先访华,与周总理进行详谈,敲定了尼克松的访华之旅。
基辛格这次来访,主要是讨论了国际形势与中美问题,但对尼克松访华的具体行程并没有做过多安排。
因此,1972年1月3日,美国又派出了所谓的“先遣组”,前来北京,做访华的具体安排,而这个18人先遣组的组长,正是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黑格。
嚣张跋扈,举止无礼
黑格毕业自大名鼎鼎的西点军校,不过,和很多美军名将相比,黑格在校内表现也非常平庸。
然而,黑格虽不擅长军事,对政治却颇有心得,可能是受到律师父亲的影响,黑格口才一流,而且为人勤奋、野心勃勃。
正因如此,他很快获得军中重要人物的赏识,1948年以后,更是被调任东京,在麦克阿瑟总部担任副参谋长福克斯少将的副官。
1950年8月,福克斯前往中国台湾,评估所谓的“防卫形势”,黑格与他一同前往,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对台湾也产生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不久后,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不可一世的美军,在战场上屡次被志愿军挫败。
正是在这一时期,黑格对中国产生偏见,成了美国政府内有名的“鹰派”,主张以强硬的姿态应对中国问题。
1969年,黑格进入白宫,深受尼克松喜爱。
经他的提携,黑格晋升的速度犹如坐了火箭,很快便被提拔为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军事助理,还被擢升为四星上将。
尼克松访华前夕,黑格便接到任务,负责来华的行程安排。
当时,中美关系正在解冻期,双方对彼此都不甚了解,中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却在全球范围内颐指气使惯了。
黑格抵华后,便将自己的傲慢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刚到北京,黑格便提出了一项无理要求——让我国提供有关安全部署的详细计划,并允许美国对宴会和游览场所进行反爆破检查。
要知道,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
不管是出于安全需要的考量,还是基于主权国家的尊严,都没有任何理由,将行动计划交给美国人审阅,更不可能允许美国来中国进行所谓的反爆破检查。
因此,在与黑格会面时,周总理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这一要求,并且表示,中国绝对能够确保尼克松一行的安全。
可作为例行公事,美国还希望我国提供一份政府掌握的捣乱分子名单,对此我国工作人员反问道,“哪来的捣乱分子?”
“就是那些对我们美国有意见的人”,黑格等人说道。
一听这话,翻译冀朝铸开玩笑的说,“如果这样就算捣乱分子,那我们国家恐怕有八九亿的捣乱分子”。
见黑格还是不放心,周总理等人告诉他们,“我们的人民是文明的,绝不会乱来”。
至此,这一争论才算作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