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台湾地区的人均GDP达到了3万多美元,相比之下,除台湾省外的全国人均GDP只1万美元。
虽然台湾的人均GDP数据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岛内每个人都生活在富裕之中。
事实上,近年来台湾的经济增长速度已大不如从前,很多人并不会把GDP增长看作最重要的,他们更加关心的是“最低收入”和“退休金”等问题。
台湾,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首,台湾的城市建设跟生活水平也曾一度让人羡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湾的经济发展逐渐变慢,GDP增速维持在2%-3%,显示出一个典型的“工业化后期”社会的特征。
尽管如此,台湾的电子产业依然名扬全球,台积电和富士康等企业的成功,直接影响了台湾人的收入水平跟生活质量。
根据2022年的数据,消费电子制造业、半导体产业和电信相关产业成为台湾“十大高薪”行业。
在这些行业中,普通的组装工人月薪可达1.3万人民币,而在台积电等大企业工作的普通员工,月薪更是高达1.2万元人民币。
这样的收入水平,在不加班的情况下,每月休息8天,每天工作8小时,显然比很多地区要高得多。
台湾在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控制得非常好,就算是排名靠后的电信行业,跟消费电子制造业的收入差距也不到3000元人民币。
在台湾,雇佣的工人最低工资标准为5800元,这在很多新兴二线城市已经属于中等收入水平了。
不过,这样的工资在台湾还是很难招到工人,唯一可能接受这种底薪资的,大多部分都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
他们因为缺乏工作经验跟技能,对薪资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正常情况下,应届毕业生的起薪是6000元人民币,而招一名保安或是清洁工的起薪至少需要7000人民币。
在台湾,各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并不明显,即便是大厂的设计工程师,他的薪水也不会超过保安的一倍。
要是能有1.5万人民币的月收入,在台湾就能算得上是个高水平收入了。
台湾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较高的GDP总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
2021年,台湾的GDP总量约为8412亿美元,人均GDP达到36051美元,是大陆人均GDP的三倍左右。
台湾人不仅生活富裕,而且在性别比例上相对更加均衡,不存在显著的人口结构性问题。
台湾的人类发展指数高达0.916,位居全球第23名,这一指标从长寿和健康的生活、知识获取、以及体面的生活水平三个方面综合评估。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台湾就实施了全民健康保险制度,覆盖了99.5%的人口。
这一制度惠及到低收入者、失业人群、老年人口、残疾人士,甚至包括退伍军人和3岁以下儿童在内,给他们提供医疗费用的补贴。
台湾还将最低生活费定在每人可支配所得中位数的60%,并给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社会福利及补助。
台湾自2007年起便开始推动将九年义务教育扩展成十二年基本教育,意味着直到高中阶段的教育均免学费,由政府负担。
在医疗方面,台湾提供了几乎接近欧美水平的医疗政策。大多数医疗费用由公共资金支付,个人负担极小,有效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
当我们在评价一个地区的真实生活水平时,除了人均收入跟医疗保险之外,城市建设和公共设施也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
在这方面,台湾的一些城市,特别是台北,大多数建筑物都有些年头,新建房屋很少,很多人目前还是住在二三十年的老房子里。
在台湾,房子最贵的城市台北,平均房价高达五六万一平方米,一套房子的价格折合人民币四五百万。
这样的价格,在大陆的一些城市中可能算是相对普遍,但在台湾,就算是贷款利率低至1.6%,这样低的利息也很难让年轻人有买房的欲望。
大部分台湾人通常还是选择租房生活,把省下来的钱拿去旅游,享受生活,而不是把所有的积蓄和贷款都投到房产中。
在缺乏房地产市场的带动下,台湾的城市建设更新速度慢,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样貌,修旧利用成为一种常态。
台湾的税费水平相对来说是很高的,跟欧美国家差不多。
虽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并不算高,但房产税等其他税费就能让很多人都感到压力山大。
以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为例,每年需要缴纳的房产税和地价税可能要两三万元人民币。
这样的税费水平,加上每年有限的福利增长,让买房成为一个长期又沉重的负担,而不是一次性的投资。
这也是为什么在台湾,就算房价和利率低的情况下,房产依旧难以卖出去的原因之一。
结语:
对于台湾人来说,出国旅游通常很方便,台湾的免签国数量有170个,包括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和主要的旅游观光国家。
这几年,二叔经常都是台湾跟大陆两边来回跑,家里人都劝他要不还是回大陆生活,毕竟现在的大陆发展速度比台湾可快太多了。
与其在台湾混吃等喝,那还不如一家人搬来内地,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