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8年,八一电影厂制作并发行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
面对敌人冷酷无情的枪口,主人公李侠发出最后的电报,把写有密码的字条塞入口中,英勇赴死。
“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
电影用极其壮烈的一幕,为这位在共产党情报战线上坚持到最后一刻的战士画上了生命的句号。
现实中,在1948年12月的一天,一封来自上海地下党联络人员的电报,被16岁的女报务员苏采青接收了。
和上海的地下电台联络是苏采青接受的第一个任务。
领导只交代了时间、频道、呼号以及危险时的警示信号。
她完全不知道对面的战友是谁,但在通讯过程中能感受到对方是一个技术干练的老手,这对顺利完成任务非常有利,苏采青觉得自己很幸运。
“每次工作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心情很是愉快。”
然而,厄运的降临没有任何预兆。
就在两个月后,苏采青接到了日常交流结束的信号,紧接着又听到了急促的滴答声。
“VVV”——对方战友在向她示意,自己正处于危险之中!
随后对面就断了联系。
危急的气氛顺着电波从上海迅速弥漫至西柏坡,苏采青来不及关机,立刻跑去向上级报告,
这件事后,她就调去了天津台工作。
过了很久她才意识到,组织已经不需要她再联系那个电台了。
但那位战友是谁?当时到底经历了什么?
疑问一直藏在她的心中。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陈毅担任了解放后上海的首任市长。
5月29日,李克农致电陈毅,希望他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寻找李静安的行踪。
李静安的失踪对于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的胜利至关重要。
李静安是一位年轻的革命者,他为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男主角李侠的原型。
1925年,李静安的家乡被革命浪潮席卷,各种革命组织如农协、妇女会、儿童团纷纷建立。
15岁时,李静安毅然加入了儿童团,并因表现出色于同年入党。
1927年,国民党对我党工农武装进行残酷镇压,我党组建游击队与之对抗。
17岁时,李静安成为少先队队长,他们日夜奔袭,为了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那个晚上,游击队再次袭击了敌人的营地。然而,这一次敌人早有准备,在暗中埋伏了更多的人手。
在激烈的交火中,游击队只能不断后退,艰难地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但伤亡惨重。
经过讨论后,他们决定放火烧毁国民党的团防部。
但团防部的防守森严,进入其中并非易事。
李静安想出了一个计策,派遣同志伪装成团防部的杂工。这位同志成功地潜入并获取了重要信息。
在行动的那一天,李静安率领人员从敌人守卫薄弱的地方悄然接近。他们很快找到了事先准备好的火油和柴火。
不久之后,团部被整个火海所吞噬。
这一事件之后,李静安的英勇事迹传遍了当地,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少年英雄。
1930年,李静安成为红军,并被派往通讯连队。
毕业后,他被派往五军团十三军担任无线电队的政委。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李静安受命前往上海筹备电台事宜,以确保上海和延安之间的通讯。
在日军占领上海的情况下,电台零件的管控十分严格,李静安等人一开始没有获得零件的渠道。
幸运的是,李克农出面帮助他们解决了电台零件的问题。
在李克农朋友的洋楼里,他们开始了电台的组装和调试,为了保护他们的真实身份,李静安不得不化身为富家子弟。
这段时间对李静安来说极为艰难,他不仅需要解决技术难题,还要确保自己的身份不被暴露。
最终,李静安和他的同伴们成功地在1938年完成了电台的搭建,并成功向延安传递了第一条信息。
当他们取得成功时,几人欣喜若狂,泪流满面。
然而,他们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虽然他们的电台已经能够传递信息,但输出功率过高,经常导致附近居民电压不稳,灯泡频繁闪烁。
李静安深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开始了深入研究。
作为"中国无线电波之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成功地将原本100多瓦的电台改装成了十几瓦的低功率设备。
这样一来,上海和延安之间终于能够正常通信了。
在抗战期间,李静安利用电台向延安传递了大量的日军情报。
随着日军对电台的侦查加剧,为了保护李静安,组织安排了一个叫裘慧英的搭档与他合作,并假扮成夫妻。
一开始,李静安对这种合作感到有些尴尬,不知道如何与裘慧英相处。但裘慧英性格开朗热情,总是能够为工作环境带来欢乐氛围。
由于工作压力大,李静安这两年一直神经紧绷。
裘慧英喜欢和他聊天,但李静安通常只是静静地倾听。
有时候,裘慧英会问他:“是不是我说话太多,打扰到你了?”
李静安摇了摇头,表情坚定:“不,我真的很享受这种热闹的氛围。”
裘慧英听到他的回答感到非常高兴。她知道李静安虽然喜欢安静,但她也能感觉到她对家庭温馨氛围的渴望。
李静安渐渐地发现,裘慧英的到来为他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之前他一个人生活,饭食随便对付,家里也不太整洁。
但是有了裘慧英以后,每天都能吃上一顿温暖的饭菜,家里也变得干净整洁,就连她的衣服她也会帮忙洗。
李静安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并且对裘慧英充满了感激之情。
裘慧英也对李静安有着深深的好感。尽管他在无线电方面是个天才,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笨手笨脚。
他不太擅长做饭,但每次裘慧英下厨时,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帮忙。至于衣服,每次裘慧英想帮他洗时,他们总会开玩笑般地拉锯一番。
每当看到这一幕,裘慧英都会忍不住笑了出来。
不久之后,两人的感情有了质的飞跃,从最初的革命友谊升华为深厚的爱情。
1940年,他们的婚事得到了组织的批准,两人终于结为了夫妻。
被日本人抓获
1942年八月,日本人采取分区停电的方法搜索电台。
尽管李静安已经将电台功率降低到十几瓦,但仍未能躲过日本人的技术侦察。
那天,李静安正在阁楼发送报文,裘慧英在楼下忙着做饭。
突然,她听到了外面的动静,立刻警觉地透过窗户观察,发现有十几名日军匆匆向他们的方向奔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