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2年,古斯塔夫在瑞典发现了钽金属,在此一年之前,哈契特发现了钶元素(后改名为铌)。
图片来源:搜狗百科
1809年,英国化学家沃拉斯顿对钽和钶的氧化物进行了对比,虽然得出不同的密度值,但他认为两者是完全相同的物质。
德国化学家维勒其后证实了这一结论,因此人们认为钽和钶是同一种元素。
另一位德国化学家海因里希·罗泽在1846年驳斥这一结论,并称原先的钽铁矿样本还存在着另外两种元素。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864年,三位科学家明确证明了钽和铌是两种不同的化学元素,并确定了一些相关化合物的化学式。
钽,73号元素,以坦塔罗斯而得名,元素符号为Ta。
以宙斯之子而得名的钽,有着同样刚毅的性质。
这种灰蓝色的金属密度高、十分坚硬,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也很优异,化学活性低,耐腐蚀。除了氢氟酸和热硫酸外,钽对大多数酸来说都是惰性的,这也就让钽成为了很多化学反应容器和腐蚀性液体管道的制造材料。
那说到钽,就不得不提到刚果了,一个拥有巨大宝藏却异常贫穷的国家。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刚果钽资源十分丰富,刚果东北的叛军和入侵者大肆掠夺这里的财富,开采出来的矿石经过层层转手,最后变成欧、美、亚洲电子制造厂商出品的精密元件。
1997年,乌干达出口了2.5吨钽金属,1999年就激增到70吨。这巨大的产量提升,当然就是来自刚果东北部矿区人民的血和泪。
图片来源:搜狐网
战争中,为了补充兵力,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都大量强征儿童入伍,据统计至少有30000名儿童因受胁迫和诱骗加入了军队,参与了各种惨无人道的暴行。
第二次刚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地区最大规模的地方冲突,参与国家之多、投入兵力之巨、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道主义灾难之重在非洲历史上都尚属首次,因此第二次刚果战争又被称为“非洲的世界大战”。
图片来源:温州网
这些国家的卷入恶化了刚果(金)的局势, 成为刚果金和平难以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更加重了这场战争的激烈程度,加深了刚果(金)人民的苦难。
截至2007年4月统计,刚果(金)战争以及战后的持续冲突,总计造成的人口损失达540万。
而这一切的一切,就是为了这一宝贵的资源。
图片来源:网易号作者——秋意杂谈
70余年的殖民掠夺、旷日持久的内战和独裁统治,再加上自身科技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文盲人数居高不下等不利条件,使得刚果独立60年后,依然没能摆脱赤贫状态。如今,刚果(金)人均GDP仅有562美元。
那钽为什么这么抢手呢?
钽最主要的用途是制造电子元件,尤其是电容器,世界上50%-70%的钽被用作制造钽电容器,主要是以电容器级钽粉和钽丝的形式,由于钽表面能形成致密稳定、介电强度高的无定形氧化薄膜,在酸性电解液中则能形成稳定的阳极氧化膜、易于加工。
同时,钽粉烧结块可以在很小的体积内获得很大表面积,因此钽电容器具有电容高、漏电流小,等效串联电阻低、高低温特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异性能。
图片来源:3ders_天工社
它被广泛应用于通讯、计算机、汽车、电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工业和科技部门。
可惜了刚果,拥有巨大的财富,却只能低价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