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是水,我们负责在糖酒会,寻找糖和酒精。
——今天的编辑 大榜
十点抵达人民北路,有一种人类迁徙的感觉,目标一致,往西藏饭店挪动,没有一个人回头,偶尔停下脚步的人,在领讨口袋——
这个人就是我。
领归领,但就是累死,哪怕一口都不吃也不会背,就是很难融入,结果三分钟后,利用套圈的技术,抛挂在了同事的身上。
顺便赋予了她一个身份,“你就说你是零食XXX成华区经理”。
同事正在给自己立人设的时候,旁边两个发传单的妹子在临别赠言——
“恐怕只有下午在摊位见了”;
“找不到摊位的路不要紧,你一定要记到,厕所在那底下”;
两个大姐把战利品扔在路旁,重新收拾整理,像炸药包一样的挎包,把大姐压成了溜肩,上午十点钟,就做完了空腹有氧。
负重前行的她们,也许就是等一会儿的我们,丰收的喜悦+1。
再往前走,皇饿吗就在门口上朝,满朝文武闷不吭声,打着哈欠煮面条,分发着辣条、爆米花,分量大过山姆,没有丢皇家颜面。
一个美女甚至点起菜来,“把锅里的藕片夹给我吃”,e人赢麻了。
西藏饭店的门口,虽然没有想象的歌舞升腾,但依然热火朝天,方圆一公里的店铺,几乎被商家给承包,想买瓶水跑断腿。
住在附近的人,不但回不了家,回了家就也喝不上水(不是。
随着人群往前小碎步,上到八十岁杵着拐杖的老头,下到一两岁在婴儿车里沉睡的婴儿,都在往里灌入,都在闷起脑壳拱。
入口处的快递站连夜打包发货,安检口的婴儿车一看就是拖家带口。
越靠近,声音越嘈杂,五颜六色的灯光、招牌,窜入余光,环顾一圈,每一个墙面都贴满了广告,但没一个认识的品牌。
我说,“全是没听过的牌子”,@丸西 说,“这里才是上游”。
走入一楼,一股热浪涌过来打耳屎,里面很闷,声音听不清,两旁展区的人皮笑肉不笑,根本不晓得,该靠近哪一家。
还得是靠@土豆儿 打开局面,看见“健康”两个字,就往里面冲——
“你们是哪里来的”;
“我们就是成都的”;
“是什么渠道呢”;
“就是说可以零售吗”;
两句话就让接待人员,悬着的心死掉了,从热情变成了无情,正准备摸出来的试吃品,迅速拽回手里,把我们打发走了。
为了多存活一点时间,于是@土豆儿 试着发车,为社区搞团购。
一楼基本上都是酒水、饮料,一瓶扭开给你倒一小口,@丸西 专门饿起肚子来逛吃,结果第一口就让她干了,肚皮翻江倒海。
一开始以为到处都会有样品试吃,结果就是连瓜子都抓不起来。
好笑的是,旁边还会专门放一个喇叭,“瓜子皮请吐在垃圾桶里,垃圾桶就在旁边”,但油盐不进的人,依然会油盐不进。
往上走,锅里在煮螺蛳粉,豆浆机在榨汁,咖啡可以自己用杯子接。
一个美女捞了一根螺蛳粉到杯子里,以为她要递给我们,心里正在想未免太小气,结果下一秒,她喂进了自己嘴里。
然后对着我们礼貌尬笑,“不得行,还要煮一会儿,有点硬”。
穿甩尖子皮鞋的哥老官很受欢迎,格局大,不贪恋样品,手插兜,“老板,哪里的”,“安徽的”,“小李,过来接待一下”。
其余的,不要说摊主,我都能一眼区别哪些是来薅羊毛、捡相因的。
为了防止顺手牵羊,商家给了最后的体面,“只招商不零售,不要往里走”,翻译过来就是,“不要沾边,面斥不雅”。
直白一点的商家直接扯一张笔记本的中间页,“禁止撕开”。
不晓得网上那些人是在哪里领的,亲测确实没几个样品拿,有的可以拿但必须加企业微信,门槛不低,道理本该如此。
遇到一个大方的商家,请我们喝米酿,“随便拿了喝”,我们也仅是小心翼翼选了一个心仪的口味,并回馈了情绪价值。
逛了一上午,我们拿到的样品be like——
中间两个是加了微信,沟通良好的见证,左边是大方的商家叫米姥姥,“连生产日期都非常新鲜”,感觉是做好了才背来成都。
得到咖啡粉的过程也好笑,@丸西 厚脸皮问商家能不能零售,别个不想零售但看你诚心发问,“你要几个嘛”,“我要一个”。
老板娘正在打开收款码,又瞬间锁屏,“一个?送你了,难得扫”。
因为是最后一天赶到,所以码准了有的商家不会把样品盘走,干脆看上了就问,“能不能零售”,店铺越冷门越可以大胆问。
如果不好意思开口,就观察摊位,围起堆堆、讨价还价的,基本就是准备撤柜,没有对你冷漠,那就是一种欢迎。
本以为我们会空手而归,结果一路高歌猛进——
俄罗斯巧克力,100块钱5个,铺开在柜子上,随便选,拿到手中像在打牌,不知道抽哪一张划算,正在进行一场豪赌。
奶酪,看起来不错,“30元2个”,“但我们想买3个”;
可以吸的果冻,5块钱2板,均价8毛钱一个,说实话不敢下口;
进口饼干,@土豆儿 说在别人直播间见过,10块钱3坨带走;
反正一路走一路在掉人,每一个人都会情不自禁去买点啥,过一会儿就抱着冷面、碎碎鸭、牛奶、山楂、辣白菜出来。
@土豆儿 的试吃都没有喂进嘴里,就先付了钱,生怕抢不到。
一个商家问@丸西 ,“螺蛳粉要了解一下吗”,“要的”,重点她很心虚,一个人不敢大聊特聊,呼叫@土豆儿 救场。
爱憎分明的@土豆儿 不爱就是不爱,“不了,我们是做健康频道”。
再次强调,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花钱买的,并非空手套白狼。
反正人均消费差不多60-70元,三个讨口袋全部装满,每到一个路口就进行重量分摊,离开的时候,只有借用共享单车运着走。
出来的路上,一路还有很多没进到场的摊位,摞着纸箱,自动连成一条线叫卖。
像在逛展销会,非常原始、粗糙的一种交易,没有任何滤镜,没有任何的措词,看上了就下手,没有看上就相忘于江湖。
很多嬢嬢、大爷还在购入,这一刻他们才是真正寻找糖和酒精的人。
如果不抱着薅羊毛、捡相因的心态去逛,应该也会非常有趣,就是一些没见过的世面、一些千奇百怪的生态和热闹。
这里是谐音梗高发地带,从皇饿吗开始,到我的栗想、好感冻。
你可以见到一些似曾相识的熟人,“X姆同款的夏威夷果仁”,一个转角,没有酱香拿铁,但是有酱香拿铁迷你蛋糕。
楼道的标语,罚得金额一定要标红,乱贴乱画,莫来沾边。
消费入座,但是没人消费,红丝绒的板凳,本质是冷板凳。
望山楂,深刻诠释了“望”这个字,一路打望偷窥,等待盒饭。
现场还有充值送金条活动,“给你女儿打一条金项链嘛”。
在酒店房间里,我也是第一次见,有一种闯入别人被窝的唐突。
以前听糖酒会的故事,都是从兼职的同学口中得来,如今第一次去具象化,还是觉得颠成了我想象的样子,下次还来。
就是真的很累,走了一上午,最多只路过了一百多个商家,@土豆儿 形容她有多热,“里面不是湿透了,而是打稀了”。
今日编辑 | 大榜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成果展示
办公室变身分会场
薅同事羊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