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台海冲突真的爆发,预计三周内美军将消耗5000枚远程导弹。”
2024年3月19日,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智库再发长文点评台海局势,其中言论在岛内外引发巨大争议。
美智库如何评价台海局势?又为何认为会在三周内消耗5000枚导弹呢?
2024年伊始,随着翻船事件爆发以来,台海问题不断升级,如今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
美国作为环太平洋国家,与东亚、东南亚各国存在深度利益绑定,因此对台海局势格外关注。
美智库此前曾不止一次公开发表看法,国内政客与各大机构纷纷对台海问题展开预测。
3月19日,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
华盛顿智库“国际与战略研究中心”(CSIS)近期发表一份研究报告中着重点评台海问题,并对当前国际局势进行深度剖析,
其核心是对美国如今的军事实力和军工生产能力提出质疑。
仔细研究整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该智库对美国军工生产力无法适用战时状态产生了深切担忧。
报告中指出,从如今的国际大环境看,无论是2022年2月在东欧地区爆发的俄乌战争,还是2023年10月在中东地区爆发的巴以冲突,种种迹象都表明,
如今全球的主流基调早已经从和平与发展,逐渐向动荡与不安转变。
民族矛盾,地区冲突,阶级对立,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将会面临并且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矛盾与冲突必将引发战争。
而世界整体格局本身又由不同的国家拼凑而成,每一个国家的局部冲突都有可能形成蝴蝶效应,随即将战争的火苗烧向全球。
尽管美智库并没有对第三次世界大战进行预测,但他们对如今的国际局势明显抱悲观态度。
作为美国国防信息现代化的研究场所,美智库最关心的核心仍旧是美国在这场动乱中的应对能力。
自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持续近40年的美苏争霸彻底落下帷幕,美国成功坐稳世界第一霸主的地位。
在没有苏联制约的情况下,美国现代经济在资本积累的基础上蓬勃发展,甚至以一己之力逐渐推动经济全球化形成规模。
在此前提下,美国国会每年批准大量军费预算投入军工研发和生产,在与苏联军备竞赛的雄厚基础上,逐渐衍生出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战斗群以及超高音速战斗机梯队。
除此之外,美国的核武器以及洲际弹道导弹研发也获得重大突破,成为当时世界上弹药及核武器囤积数量最多的国家。
1994年,美国航空航天研究取得巨大进展,耗费20年打造的GPS卫星定位系统终于大功告成。
从此之后,美国军事进入精准定位时代,中程弹道导弹设计能够实现零误差,洲际导弹打击误差可以控制在有效范围内。
就在美国国防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时,世界其他国家的武器还停留在一代、二代坦克陆战时期,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断层领先。
此后十数年间,每一年美国国防都会向国会报喜,新式武器层出不穷。
然而近几年,美国军工研发似乎停滞不前,很难在战争适用性武器方面获得新的发展,整体呈现出向下衰弱的趋势。
其中原因无外乎以下两点。
第一便是美国军工外迁。
为了维护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利益,一直以来美国在亚欧非等多个国家建立军事基地。
以日本和韩国为例,自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不仅为他们提供大量物资和经济援助。同时为了促进当地就业和生产活力,美国还将自身的军工产业向东亚地区转移。
正是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不断掌握军工制造的核心工艺,并逐渐为英、法、德等七个国家提供军工组装和再加工。
就在前不久,日本宣布修改相关法律,彻底打破雅尔塔体系对军工产业的束缚,允许日本军工厂向除以上七个国家之外的第三方国家出售武器。
日韩军工企业的崛起自然会挤占美国军工的市场,为了避免出现生产过剩,美国军工厂只能不断降低生产规模。
第二,无底线的对外军售。
以俄乌战争为例,美国虽然没有明确派兵介入战争,却代表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武器。
从短期利益来看,此举固然可以为美国军工厂带来丰厚订单,提升军工厂的生产速度。
但如果从长期利益角度考虑,势必会分散美国军工厂的生产能力,间接导致美国国内武器生产不足。
况且在如今动荡的国际局势下,向美国购买武器的绝不止乌克兰一家,如此只会让美国军工厂分身乏术,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所以美智库分析认为,一旦中国着手解决台湾问题,以美国军工厂的生产能力恐怕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战场需求。
届时恐怕短短一周时间内,美国关键弹药库存储备量就要告急,进而影响到战争的整体走向。
如此,美智库针对俄乌战争总结出3点经验。
首先现代战争的本质是工业战争,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在旷日持久的冲突中获得胜利,需要有足够的弹药武器和物资。
仔细观察俄乌战争可以发现,在2022年2月冲突爆发之初,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坚定认为,普京必然会以雷霆手段速战速决,甚至有人预测战争会在一个月内结束。
从物资上讲,俄罗斯是世界国土面积第一大国,蕴含大量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能源,不仅经济力量盘大,进出口贸易繁荣,国内还形成了完整的轻重工业产业链条。
反观乌克兰,在相较之下不仅国土面积有限,而且工业发展相当落后,以农业和服务业为支柱性产业,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物资匮乏。
在武器方面,两国虽然都曾经从苏联手中继承大量军事遗产,但俄罗斯经历过叶利钦与普京两代,在苏联军工遗产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
直到如今,俄罗斯在现役武器数量方面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超级大国,能够实现海陆空一体化机动作战。
而乌克兰不仅在苏联解体后自毁长城废止了核武器研发计划,还将苏联的军事遗产大量售卖。
其中卖给中国的“瓦良格”号就是辽宁舰的前身,乌克兰从军事大国地位一落千丈。
因此在战争初期,乌克兰就屡战屡败,甚至连国防军司令部都差点被俄罗斯军队攻占。
这场战争之所以能够拖延至今,主要来自背后的大国博弈。
其次,智库认为俄乌战争已经严重暴露美国国防的发展缺陷,并且大幅度降低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威慑力,对美国继续执行印太战略十分不利。
毕竟按照传统观念,以美国世界霸主的军事实力,再加上有众多北约国家在背后援助,支持乌克兰这场战役理应是西风压倒东风,在与俄罗斯进行军事博弈时占据压倒性优势。
但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北约国家与俄罗斯之间在俄乌战场上竟达成了微妙的军事平衡。
由此不免让人对美国的整体军事实力产生质疑——美国是否还具备遥遥领先的能力?
而这也必然影响到,美国在环印度洋及太平洋周边各国家心中的分量。
国际地位虽然是综合国力的映射,但同时各国家的态度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世界灯塔,正逐步跌下神坛。
最后,美智库预测,随着印太局势和中国态度的转变,亚洲爆发战争的时间越来越近。
曾有不少美国专家不止一次预测,中国或将在2030年前解决台湾问题。作为环太平洋周边国家,此事势必会对美国产生影响。
对此,美智库分析认为,一旦中国大陆下定决心解决台湾问题,美国的弹药将迅速告急。
为此该智库还提供了一份专业报告,其中包含近20次的CSIS兵棋推演数据汇总,
他们认为,预计三周时间内,美国将消耗5000多枚远程导弹,其中包括4000枚空对地联合防区外导弹、450枚远程反舰导弹、400枚鱼叉反舰导弹以及400枚战斧导弹。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还只是初步数据。
因为在之后的推演过程中,他们发现,在进行登岛作战时,反舰导弹最为有效,不仅能够对大型军舰进行精准打击,火力重创,还能有效控制海权。
但悲观的是,美国的反舰导弹相比远程导弹储备更加不足,如果全部投入使用的话,恐怕在战争开始的第一周内就将消耗殆尽。
而且反舰导弹的生产周期较长,如果想要生产出同等数量的导弹,需要花费两年的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美智库一直对美国军工业的生产速度表示担忧,一旦反舰导弹不足,战场胜算将大打折扣。
不过针对美智库以上担忧,中国政府正在用实际行动给出更加直接的回复。
其实无论美国军事实力如何,军工生产能力是否能够适应战时需求,对于统一台湾问题并没有很大作用。
毕竟中国政府不止一次严正声明,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中国人的事情要中国人自己解决,并不需要其他国家的干预。
其实这也不是美国智库第一次对台海问题发表看法,去年1月美国智库也曾发表过类似的军事推演报告,但其数据依据和可信度相当有限。
美智库正在用数据堆砌和分析的方式制造给各国各地区制造军事焦虑,其核心本质上并不是单纯的学术活动,更多的是在帮助某些军工集团谋取利益。
以3月19号这篇报告为例,这其中就可以为众多军工企业增加订单,这是一场在政治外衣掩盖下的经济行为。
至于何人获利,中国政府不做评判。
针对台海问题,国台办发言人不止一次明确表示,两岸同属一家,本是骨肉亲人,希望在加深民间交流合作的同时,与台湾当局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统一台湾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只是时间问题。
就美智库3月19日发表的文章来看,他们深刻怀疑美国军工制造在战时的应对能力。
同时认为一旦台海问题集中爆发,美国将在三周时间内消耗5000枚导弹,如果使用反舰导弹的话持续时间会更短。
不过美国军工发展和台海问题分属中美两国内政,没有必要强行联系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