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四处访问以在南海对抗中国寻求外援之际,一些西方智库分析了过去几年中中菲在仁爱礁方向上部署船只的数量变化情况。这些智库得出结论称,在硬实力层面上,菲律宾被中国碾压,中国占据了绝对优势。
有西方智库分析了中菲在仁爱礁方向上部署船只的数量变化情况,过去几年做了相关研究。
在杜特尔特总统执政的2021年,中菲关系良好,双方能够按照约定共同维持仁爱礁的稳定局势,因此中国没有派出太多船只来拦截菲方的船队,每次只会遇到1、2艘中国船只。
从小马科斯上任的2022年开始,菲方船队与中国船只的遭遇次数增加了平均每半年1艘的数量,这表明中国已经做好准备。
而在中菲南海争端升级,双方在仁爱礁频繁交锋的2023年,中国平均派遣的船只数量增加了14艘。特别是去年12月,中国一次性出动了46艘船只,拦截了菲方的运输船队。
中国海警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一直在有针对性地进行部署调整,这表明船只数量的变化。
菲律宾在2021年和2022年期间,平均每次派出2至3艘船只前往仁爱礁。
尽管在菲方改变南海战略后,其军警部门在未来几个月内会频繁出动4艘或更多的船只,然而从整个2023年来看,菲方的平均船只出动数量仍然只有三艘。
菲律宾作为挑起事端的一方,并未大量增加行动船只数量,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他们在南海问题上缺乏主动性。
菲律宾是一个拥有众多岛屿的国家,其国内的反对派武装活动、毒品犯罪等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菲海岸警卫队的日常巡逻任务繁重,但由于资金有限,船只数量不多,且大型船只的数目非常有限。
负责仁爱礁方向的巴拉望岛海警队仅有的几艘巡逻船很难增加海岸警卫队的护航船只数量,因此其能参与的相关任务很有限。
仁爱礁的地理环境需要使用吃水较浅的民用运输船才能完成任务,但在去年的博弈中,菲律宾海岸警卫队租借的船只大多数都出了问题。
菲律宾其实并非没有办法增加船只,尽管菲海军实力较弱,但抽调几艘军舰进行护航并非难事。然而,小马科斯政府明白,如果其允许海军舰艇直接参与行动,中国海军必将作出对等反应,届时双方的实力差距将进一步拉大。因此,尽管菲律宾海军也会派遣船只跟随着运输船前往仁爱礁,但他们并不会直接参与一线对峙。
通常情况下,【菲律宾海军舰船会跟随海岸警卫队船队行动】。
菲方也尝试过调派更多民用船只参与行动,他们在黄岩岛方向上的行动中就曾这么做过,试图叫上民间渔船共同参与行动。然而,与中国渔船的情况类似,中国在南海从事捕鱼作业的渔船数量不比菲律宾的渔船少,而且中国渔船通常都是大型远洋渔船。
此外,菲律宾方面在舆论战略上非常明显,他们努力扮演弱者的角色,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因此,他们经常邀请一堆西方记者乘坐菲方船只前往仁爱礁。在这种情况下,菲方很可能继续以小规模的船队行动。
从这个情况来看,菲方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增加前往仁爱礁的船队规模,反而可能会继续发挥其船只少、吨位小的特点,可能会使用突然转向等方式来突破中国的海上封锁线。
不久前,菲律宾西部的军事司令部司令卡洛斯指出,菲海岸警卫队需要一艘速度更快、行动更加灵活的船只。
【菲方认为需要一些更快、更灵活的船只】
中国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所能想到的手段,菲律宾也会想得到。中国海警将之前用于沿海反走私的高速缉私艇调往他处,是为了防止菲律宾采取这样的措施。此外,中国海军在距离仁爱礁不远的美丽礁还部署了22型导弹艇。
换句话说,无论菲律宾采取何种行动,他们都不可能改变南海局势,只会进一步恶化中菲关系。
菲政府和军警部门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然而,小马科斯政府选择与美国合作,积极配合华盛顿搅动南海局势,这是美国拉拢、菲国内政坛斗争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菲决策层已无法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处理地缘事务,而是将个人和家庭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
小马科斯与他的家族密切相关,所以他倾向于向美国倾斜。
由于菲方去年一年的宣传造势,进一步激发了菲国内的民族情绪,要求对华态度强硬的呼声不断增加,这使得菲政府降低调整南海战略的可能性。
中菲在仁爱礁和黄岩岛的冲突仍然会每月一两次地发生,双方海上力量可能会发生交火,在仁爱礁发生大规模冲突的概率将不断增加。直到有一天,中国的耐心耗尽,将以更强硬的手段彻底解决仁爱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