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潢典雅的酒店房间里,正在进行一场紧张有序的“恋爱面试”。四位装扮精致的女嘉宾坐成一排,微笑且神情认真地审视着桌子对面的男嘉宾。“面试者”虽也报以微笑回应,但微皱的眉和偶尔迟疑的眼神还是暴露出他内心的不安。
这是出现在《半熟恋人3》中的一幕,四位女嘉宾赴约与“鲶鱼嘉宾”卢嘉俊共进午餐。女生们调整了座位的原本布局,并排坐在了男方的对面,询问他年龄、职业、地区、饮食口味等各项信息,最后还抛出了灵魂拷问:“当女生说‘我觉得我最近胖了’,这句话是什么含义?”
一来一回之间,一顿约会午餐俨然成了一场“群面”。后来卢嘉俊约女嘉宾凌忆出去吃饭,凌忆还打趣道:“恭喜他晋级成1v1的面试”。
在《半熟恋人3》的前期,“考核”环节看似贯穿全程:从一开始的恋爱考试,选拔“恋爱天花板”,到配对比赛争夺“心愿卡”,再到约会中互抛问题、彼此试探。考核的目的不是高分,而是“知己知彼”,将参与的嘉宾拉入到直接深入的“双向选择”场域,推动他们摸索对方的个性与理想型,更直面自己的内心。
正如观察室嘉宾杜素娟所说,“把爱情这个牌翻开,另外一面应该写的两个字,就是‘自我’。”
智者入爱河
30+成熟男女“自我印证”式情感交互
主创团队的闫芝桦曾表示,身边30+朋友的感情故事往往充满戏剧性,而社会对他们又有许多期许。节目呈现出30+嘉宾勇敢追求,但又进退有度,能够看到轻熟龄男女相处过程中的坦荡与从容。
《半熟恋人3》中,成年人的恋爱是成熟完整的“智者”的联结与碰撞,这个过程不再一味以他人为中心,而是落在了平和但坚定的“我选择”“我需要”之上。
节目播出后,#半熟恋人3直球追爱#的话题获得了极大关注度。相比年轻阶段的曲折、委婉,30+们更倾向于主动邀约、表白心意、不拖泥带水式的“打直球”。马晋隆和凌忆在厨房里直率互问:“你看了谁的朋友圈”,并在确认彼此心意后大方表达心中喜悦,画面甜度爆表,连观察室里第一季的直球选手罗拉都表示“要好好学习一下。”
《半熟恋人3》中的30+嘉宾能够清晰传达并坚定自己对恋爱的感知与需求,同时认知到感情会变化、爱是流动的,因此能够以更从容的心态接纳生命中的往来。33岁的普拉提老师陈巧葳明确表示要“选择我爱的人,我想知道我要什么”。节目规定嘉宾们在一天结束后,可以各自看一位异性的朋友圈,以此了解和预测对方对自身的态度。陈巧葳在相继与邵佳荣、王震约会后,放弃“看朋友圈”这一权利,不愿意让别人的暗示干扰自己心中对爱的判断。江俊霖和许莉在海边约会散步时,友好地相互约定多接触其他几位嘉宾,给彼此留有更大的自由选择空间。
我国“30+”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经济条件、社交圈、城市坐标、学历背景是影响该年龄段人群构建恋爱关系的重要因素。诚然,对于“半熟恋人”们而言,爱情不再只关乎风花雪月,柴米油盐等现实因素也被放在关键的考量位置。
男嘉宾卢嘉俊在自我介绍时就颇具创意地强调了自身的“实用”属性,“在外e人,对内i人。i加上e是一个‘日’字,我是一个过日子的人”。他在约会女嘉宾时,首先考虑了跟自己同为上海人的凌忆,也是因为“我们有很多共同点,口味和很多点很相似”。苏锐被王震“愿意跟伴侣聊工作,一起解决工作困境”的观点所打动,因为她是服装品牌的主理人,品牌的发展与自身的生活难以切分。哈佛毕业的江俊霖坐在开阔的沙滩上,用英语表达自己更倾向于寻找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对象,因此伦敦工作的投资人许莉最令他心动。
杜素娟在节目里点出“半熟恋人”们的独特之处,相比20+爱情的自我探索,30+的爱情则是自我印证的阶段。30+的“智者”,往往建立了自身的事业,有稳定的社交圈和多元的兴趣爱好,明确自身的定位和需求,可以不依靠他人活得丰盈与满足。这一阶段,成熟的恋人们已经明白,最好的爱情应该是成长的爱情,彼此有能力相互给予,并指向自我完善。
“镜中我”社交
e人i人探寻爱的最佳表达式
《半熟恋人3》将交际场景设定在远离市区的三亚海岛,伴随着热带的习习海风,12位性格迥异的男女在相互接触中开展了一场全景式社交实验。正如莎士比亚所言,“共同点是我们连接的桥梁,差异则是我们彼此的艺术”,节目在e人i人的交流与碰撞中,得以让观众观察到社交百态,并在观察室的解读中精进对于社交表达和分寸把握的理解。
表面上看,相比i人的沉着内收,e人嘉宾在一开始往往能捕捉更多注意力与好感,争得社交的主动权。例如,常常主动与他人搭话、提问、找话题的凌忆就获得了马晋隆和王震两位男嘉宾的青睐;而沉静少言的苏锐在首日未得到其他男嘉宾的关注,她在进房间后懊恼地大喊:“啊一整个i住了”。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是“社交适应性”,指的是人们在社交互动中会根据情境和他人的期望,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表现,以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对于《半熟恋人3》的嘉宾们而言,每一次与他人的交互也是观察、接收反馈、调校自身行为的过程,这也给屏幕前的观众提供了社交的有益视角。
41岁的江俊霖是一位典型i人,而且普通话不够好,在前期的很多环节表现都并不突出。但他选择用友善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提供补偿,例如在饭桌上认真地微笑注视讲话的一方,在跨年夜给每一个人温暖的拥抱,成功俘获了李梦蝶的芳心。i人苏锐因为在饭桌前的沉静表现,吸引了同为i人于敬阳的主动邀约,两人边划船边观赏天边的七彩祥云,默契地对坐吃着烤肉,让观众不禁感叹:“她以前只是没遇上对的人”。
《半熟恋人3》以纪实形式展开了多对成熟男女心动、试探、寻爱的时间轴图,其中社交分寸感在30+恋爱关系中尤为重要。男嘉宾邵佳荣和马晋隆都曾有过吃醋的表现,前者赶紧买来鲜花和耳塞约陈巧葳单独聊天,一再逼问对方说出对自己的感觉,让女方直言“很有压力,不喜欢push的状态”。观察室里的唐艺昕等人看完后也纷纷表示“下头”,认为邵佳荣的吃醋是一种幼稚宣誓主权的行为,没有切身地理解和尊重女方。马晋隆在吃醋时假装玩手机冷落凌忆,但随后及时控制住情绪,正面回答了女方的问题,得到观察室嘉宾的肯定。
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有这样一番观点:坠入爱河的激情并不是爱情,只是两个成年人自我界限的坍塌,两个人在热恋中退化到孩童时代彼此依恋,并未有过共同成长。显然上述的爱情并不是“半熟恋人”们真正需要的。一段成熟的爱情,要有边界和独立性,要维持平衡和稳定,需要关注两方个体的需求,要有效沟通和理解。《半熟恋人3》中的磨合与碰撞,也给观众对于爱的表达做出建设性示范。
回归爱本质
真诚永远是爱情中的必杀技
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野草工作室负责人闫芝桦表示,《半熟恋人3》的素人嘉宾选角,在地域、年龄等维度上相较往季跨度有所增大。许莉在伦敦工作,陈巧葳来自中国台湾,江俊霖来自中国香港,最大的江俊霖和最小的马晋隆相差13岁。
身份的跨度不代表心理的距离,主创团队的核心筛选标准,始终是嘉宾们的真实恋爱需求。闫芝桦强调:“当这些素人有任何表演痕迹的话,整个故事剧情就会非常假,真诚是所有爱情的必杀技,也是任何演技都掩盖不了的”。
此外,本着“从心开始,回归爱情的本质”,《半熟恋人3》创新设置了“全脱产”恋爱模式,让12位嘉宾放下现实工作飞到热带岛屿,共同度过21天的悠长假期。总导演王鹏表示嘉宾的需求是真实的,去往陌生的地方反而会使人敞开心扉,催化感情发展。
在惬意悠然的假期里,“半熟恋人”们能够卸下现实生活的外壳,露出本真的一面:一丝不苟的“工作狂”设计师江俊霖眼神中散发着清澈的天真,主动献舞时虽稍显拙笨但却另有一番可爱。身为冲浪教练的飒姐李梦蝶,在面对心动对象时会露出娇憨和害羞的一面,不断创设单独相处的机会只为能发出约会的邀请。
正如许莉在众人聚餐时动情地说道:“我可以感受到‘熟’这一面,大家都非常温暖、成熟,不管外向还是内向都在默默关心着身边人;同时我也能感受到‘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孩子气在身上”。
真情是一段关系的泥土和树根,只有双方卸下伪装、真诚地对待彼此,相互滋养的爱情才有发生的可能。节目中,观众能看到成年人之间温暖的照应:苏锐在荡秋千时谈及工作的辛苦崩溃大哭,许莉和邵佳荣围着她给予安慰和陪伴;随后苏锐为感恩大家,早起花了两个半小时为众人制作早餐;马晋隆因为凌忆喜欢动物和巧克力,选择了猫咖和可可园作为约会地点;凌忆也因为看到马晋隆碗里的草莓叶,提前为他切好爱吃的水果……
《半熟恋人3》呈现了30+男女真诚追爱的勇敢图景,他们不吝付出、拥抱变化,也能识别并及时回馈他人的善意和真情。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道,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利他的,是看到对方获取后的自然喜悦,而非索取自我满足的一己私欲。30+们真诚付出的背后,体现出成熟的认知逻辑:一段健康的爱不只指向索取,更多指向建构,彼此只有真诚认可、倾心付出,才能共同在爱里得到成长。
作为一档恋爱综艺,《半熟恋人》填补了市场在“30+爱情”这一半熟年轻圈层的空白。除去恋综自带的“磕糖”和“CP”属性,节目展现了一群更为成熟自洽的“智者”,如何在爱情中探寻自我,构建成长型的恋爱关系,也为观众提供了有价值的恋爱示范。
等21天的海岛之旅结束后,不管是屏幕内的嘉宾,还是屏幕外的观众,都会在这段寻爱之旅中习得更为丰富和深入的爱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