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本文根据真实案例改编,部分情节来源于网络,情节有润色;图片来源于网络,部分图片与文章内容无关,仅为配合写作效果;部分人名为化名;情感性阅读,理性看待。
1969年,谭克军出生于湖南长沙的一户普通农家。家境拮据,他自幼未能接受良好教育,因此在即将步入三十岁之际,依然单身无妻。
经过父母四处打听,谭克军结识了同样未婚且文化水平不高的王松芹,二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他们二人在乡下务农,虽生活清贫,但因与父母同住,生活开销并不成问题。
一切在1996年孩子出生后发生了改变。王松芹顺利产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谭彬。
想到自己曾因家境贫困而难以成家立业,谭克军萌生了远行谋生的念头,希望为儿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于是,2005年,他与王松芹决定前往长沙市打工。
由于缺乏学历和文化,谭克军夫妇只能从事一些体力活或零工,每月勉强挣几百块钱来维持生计。
后来,通过同乡在外打工的朋友介绍,他们来到了一家工地工作。
在工地打拼的几年里,他们过着勤俭持家的生活。虽然日子艰辛,但只要一想到老家有儿子等待,妻子在身边相伴,谭克军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2006年,妻子王松芹再次怀孕,他们又迎来了一个女儿,给她取名谭雅欣。虽然新添了成员,但这也给这个本已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负担。
多了一口人,意味着生活的压力倍增。谭克军日夜担心着收入不足,甚至在妻子还未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就匆匆返回工地工作,以赚更多的钱。
但王松芹如何能够放心让丈夫独自一人外出呢?她觉得自己已经康复得差不多了,便决定跟随丈夫一同返回工地。
他们每天都在酷热的太阳下辛勤劳作,但由于王松芹没有好好坐月子,身体开始出现各种毛病,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医疗费用昂贵,因此王松芹只是依靠吃药来减轻症状,他们一直这样勉强度日。
最初,王松芹只是感到全身酸痛,还能忍受。但随后,头痛难忍,甚至伴随着迷糊和恶心。
王松芹向谭克军述说了她身体的不适,但谭克军似乎并未真正在意,只是认为她可能是太累了。
即使是当她整晚因为疼痛而难以入眠时,谭克军也因为医药费用而犹豫,从未主动带她去医院就医。
然而,2009年8月29日,正在与工友休息的谭克军突然听到远处有人呼喊着他的名字:
“谭克军,快来,你媳妇晕倒了!”
在众人的呼唤声中,他急忙跑到王松芹身边。无论他怎么拍打呼唤,王松芹都没有醒来。
在工友们的帮助下,王松芹被送往医院。但当工友们再次见到谭克军时,他身边已经没有了王松芹的身影。
王松芹去世后,谭克军陷入极度悲伤之中,变得少言寡语,在工地上默默地工作,回到宿舍便独自消沉。
同事们都对他很心疼,担心他过度饮酒会伤身,因此每当工作结束后,都会邀请他一起出去吃饭。
在酒精的作用下,同事们会安慰谭克军,希望他能够释怀,继续向前看。有人甚至说他的消沉对不起王松芹。
但这番话却激怒了谭克军,在酒意朦胧之中,他突然说出:
“我怎么对不起她?我为了救她,还把我的肾捐给了她!”
在王松芹去世后,谭克军割肾救妻的事迹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佳话,越来越多的人得知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据谭克军的工友回忆,当年他得知妻子王松芹患上尿毒症后,不惜尝试各种办法,最终甚至割下自己的一个肾,希望能够拯救妻子的生命。
尽管王松芹最终未能幸存,但谭克军却因此成为了人人称道的模范丈夫。
这个故事不仅让他在亲友之间备受尊敬,工地的领导也对他刮目相看。看到他无法胜任繁重的体力劳动,领导们专门安排他从事相对轻松的工作,并每月额外补贴他一些。
因此,即使十二年后记者采访谭克军时,他依然坚定地声称自己是为尿毒症患者的妻子捐了一个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