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 岁的张一白在电影圈有两个“外号”。第一个听着很像那么回事,叫做“青春片教父”,这得自于他 1998 年拍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主演是李亚鹏和徐静蕾。在那个青春和娱乐都单调的年代,那部剧拍出了都市年轻人的悸动和烦忧。
时至今日,很多人仍然认为《将爱》以及随后的电影处女作《开往春天的地铁》,是张一白最好的作品。
第二个“外号”是这几年冒出来的,它跟艺术没关系了,反而有点讽刺的意味——“产品经理”。张一白 2014 年把九夜茴的青春小说《匆匆那年》改编成电影,他一个人包办了制片人、导演、营销总监,4000 万成本赚到了 5 亿票房。
不过这部涉及堕胎情节的电影,也被很多观众归入“国产青春烂片”。
“产品经理”的潜台词是“懂市场”,在娱乐圈,可能还有更明了的说法,“有套路”。张一白除了拍摄青春片,也监制了包括《微微一笑很倾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一系列“玛丽苏 IP”改编作品。
张一白曾说过,他拍电影有个概念,就是为只看一遍的观众来拍这个电影。在接受的采访中,他说现实的庸常是都市人最大的焦虑,而电影的“娱乐性”,能够带来的“那种对现实的逃避”。
实际上,当磨铁和光线拿到小说版权之后,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张一白。
考虑到这些,当张嘉佳的百万畅销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想改编成电影的时候,张一白看起来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这本书的关键特质包括“都市年轻人鸡汤”和碎片化,每句话都在追求段子或者文艺。
这和作者最初的走红路径有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最初被称作“睡前故事”系列,以“深夜心灵鸡汤”风格在微博上走红。这些短故事在网上获得超过 4 亿阅读。2013 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纸质书,一年销售超过 400 万册。
9 月 29 日,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就会上映。如果之前的“暖流文”“鸡汤文”已经在图书出版界掀起一阵风潮的话,电影上映则意味着投资人喜闻乐见的“IP 效应”又往前走了一步。
如果你还是不明白 IP 是什么,
一个东西可以以各种方式卖钱- 没有关系
我们和张一白聊了聊他定义的青春以及他拍过的青春片。
或许你会对这个市场的“青春塑造者”们有更多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