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时期,天津的行政中心一直在河北区中山路一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后,直接将直隶总督署的办公室迁到了天津,随后开始推行新政,又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河北新区大开发。河北新区就是现在的河北区,不过当时城市的边缘只到现在的北宁公园一带。
北宁公园也叫宁园,正是袁世凯开发建设河北新区的产物。光绪三十二年(1906),袁世凯饬令直隶工艺总局总办周学熙,在天津总站(今天津北站)附近创办种植园,它还有一个十分优雅地名字“鉴水轩”。这个园子最初的定位是促进天津农业发展的田园游赏园。园内设有直隶农事第一试验场、农艺研究会和北洋气象观测站等。
到了1931年,北宁铁路局局长高纪毅投资50万元对种植园进行规划和扩建,并将毗邻的河北第一博物院和天津总站的空地划入公园,使它的总面积由原来的200亩扩大至400亩,而且园内三分之一是水面。1932年7月竣工开园,取诸葛亮“宁静以致远”语,命名“宁园”。宁园在当时是华北地区最著名的公园之一。
宁园沿袭了古典造园手法——多以建筑为主的组景,有仿效自然的布局和园中有园的手法,也有诗情画意的构思和因地制宜的处理。水面聚分得体,湖湖相连。29座造型各异的桥涵横架两岸,2000多米弯曲回环的长廊将水池亭榭、楼台馆阁串连一体,是宁园最大的特色。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加快了侵略天津的步伐,当时的行政中心河北新区成了日军轰炸的首要目标,机关单位、工厂和各种公共设施均被炸毁,其中也包括宁园。天津沦陷后,侵华日军陆军则直接进驻宁园,将这里作为日军军用疗养所,只留下西门到四面厅的一条南通道供游人游览。直至抗战胜利后,公园恢复对外开放,但已经是回廊倒塌、花木凋敝、一派荒凉景象。
解放后,随着天津市中心的一路南移,地处北部的北宁公园也逐渐失去了人气,加之这里属于铁路系统管辖,更给拆迁改造增加了难度,直至2010年以后才获得全面提升改造。目前北宁公园仍然是天津区域内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公园之一。(津486,第五批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1月23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