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据新华社2月17日消息称,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当日向俄总统普京报告说,俄军已完全控制乌克兰军队的重要防御枢纽阿夫杰耶夫卡市。
而俄乌战争发生之后,很多人都不理解,作为与俄罗斯接壤的大国,中国在俄乌冲突一直持中立立场,从未在冲突中支援俄罗斯。
那么,我国为何不支援俄罗斯呢?
原因一:不愿深陷战争泥潭
2022年2月,俄乌在边境的摩擦一再升级,终于演变成为武装冲突,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对乌克兰展开一场“特别军事行动”。
俄乌冲突爆发后,联合国安理会曾召开紧急会议,强调对话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并且呼吁俄乌两国保持区域和平。
然而,美国却第一时间跳了出来,公然插手两国冲突,高调宣布支持乌克兰。
美国的横加干预,令俄乌关系愈发紧张,面对扑朔迷离的局势,外界都在期待中国的表态。
苏联解体后,中乌关系一直不错,乌克兰向中国低价出售了大量武器,包括“瓦良格”号航母。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乌克兰逐渐向西方靠拢,在马达西奇公司收购过程中,乌方便无视中国利益。
不过,中国的表态中,只是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同样没有支持俄罗斯,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这是出于地缘政治的考量,中国不想被卷入战争泥潭之中。
要知道,战争开始之初,西方媒体便大肆渲染,称俄乌冲突是俄罗斯单方面发动的侵略战争。
这一说法,很快在全球各地传播开来,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都对此深信不疑。
但俄罗斯发动战争,并非侵略行径,而是因为美国推动的北约东扩,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俄罗斯的国家安全。
过去数年内,普京多次谴责乌克兰违反明斯克协议,也曾建议与西方展开对话,可美国对此置若罔闻,北约甚至邀请乌克兰与格鲁吉亚加入。
种种迹象都表明,美国蓄意制造俄乌地区的紧张局势,俄罗斯发动战争,只是无奈之举。
对此,我国当然也是明白的。
毕竟,新中国成立时,美国便采取类似的手段,策划了朝鲜半岛的内战,一度威胁到我国东北地区的安全,这才有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
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更加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被美国拖入战争泥潭,美国的目的正是要利用乌克兰给俄罗斯“放血”,削弱俄罗斯的实力。
倘若中国公开表态支持俄罗斯,只会在西方媒体的舆论攻势下,不利于中国和平稳定的发展态势。
于是,俄乌冲突开始后,中国选择保持中立,不支援俄罗斯,是更加现实、更加理性的做法。
原因二:和平共处的外交理念
其次,中国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政策。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对内需要进行经济建设,而外部又需要应对西方,如何处理外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在此期间,周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各国之间应当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等等。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我国的外交政策不断发展,“独立自主”、“不结盟”等原则又相继出台。
即便在美苏冷战的白热化阶段,中国也始终认为,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的主题。
上世纪70年代末,越南对我国更加挑衅,严重影响了边境人民的生产生活。
但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中国并未将事态升级,反而主动撤离越南领土,并归还俘虏、武器,避免了更大规模的战争。
可见,中国爱好和平,并非说说而已,而是一以贯之的行动。
如今,俄乌冲突愈演愈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步步紧逼,但是,中国的外交原则不应改变,和平发展道路也将继续坚持。
如果中国旗帜鲜明地支持俄罗斯,不就是违背了一直以来的外交原则,坐实了欧美国家的无端指责吗?
因此,中国只有不动声色,保持中立,才能让美国的“拳头”打在“棉花”上,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才能在国际上赢得愈发广泛的支持。
当然,不结盟不意味着拒绝与其他国家合作。
事实上,中俄两国早已达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都有着深入的交流。
两国之间的高层对话机制,从1996年至今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中俄关系的高水平与特殊性自然无须多言。
原因三:中欧关系,不容忽视
我们都知道,在军援乌克兰这件事上,欧洲国家甚至比美国还要热忱。
德国曾向乌克兰交付了两套防空系统,价值2亿美金,瑞典为乌克兰提供了一批Saab-39“鹰狮”战斗机。
而法国总统马克龙甚至表示,将竭尽所能阻止俄罗斯打赢战争,“不排除向乌克兰派出地面部队”。
欧洲各国反应如此激烈,一方面自然是受到了美国的裹挟,但另一方面,乌克兰是俄罗斯与欧盟各国的缓冲带。
对于我国而言,欧盟是中国第二大的贸易伙伴,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2023年1到11月,双边贸易总额达到了7163亿美元之多,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市场。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欧盟至关重要。
其次,美欧联盟并非铁板一块。
很多人都认为,欧盟只是美国的小弟,唯美国马首是瞻,但德、法等传统资本主义强国,都有着自身的战略考量,与美国产生分歧也并不罕见。
在俄乌冲突爆发初期,德国因与俄罗斯能源贸易密切,不愿支援乌克兰,一度令美国十分恼火。
后来美国不惜炸毁北溪二号管道,这才让德国乖乖跟随美国的脚步。
不难看出,欧盟国家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也颇为不满。
原因四:打铁还需自身硬
最后,即便没有中国的公开支持,俄罗斯也拥有战胜乌克兰的绝对底气。
在俄乌冲突的第一年,俄罗斯的确经历了一些挫折,比如围攻基辅失败,在哈尔科夫失利等等。
但是,这些挫折,并非由于俄罗斯军队实力在乌克兰之下,而是由很多现实因素共同促成。
俄罗斯一开始的设想是,以闪电战的形式迅速攻占乌克兰重要城市,迫使乌克兰投降。
然而,俄罗斯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初期只派出了20万兵力,因此未能达成军事目的。
另外,西方国家的制裁速度和援助力度恐怕也超出了俄罗斯的预期。
俄罗斯的国内经济一度出现负增长,而在西方武器的加持下,乌克兰也打出了不俗的表现,如此种种,共同导致了长期僵持的局面。
不过,俄罗斯毕竟坐拥苏联留下的军事政治遗产,实力极为雄厚,除了不输美国的核弹头储备外,在经济体量、工业实力等方面,都远超乌克兰。
都说战争打到最后就是国力的比拼,因此,乌克兰失败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
从去年9月份乌克兰陷入溃败的反扑开始,乌军便疲态尽显,而普京也抓住机会,在国内进行大规模动员。
从此,军队规模迅速提升,尽管乌克兰拿着大量欧美援助的物资与武器,还是被打得头破血流,毫无招架之力。
不仅如此,俄罗斯在应对经济制裁上的表现也值得称道。
2023年后,俄罗斯采取战时经济体制,大幅改变了国内的经济结构,出口从以欧美为主,改成了以亚太为主。
美国的制裁不攻自破,俄罗斯很快实现经济增长,卢布也开始止跌回弹。
如今,俄罗斯已经拿下了乌克兰的防御重镇阿夫杰耶夫卡,乌军的处境将更加被动。
可见,以俄罗斯的体量,打败乌克兰并不需要中国的全面支持,中国当初自然也是考虑到了双方悬殊的实力对比,才会选择完全中立的态度。
俄乌仍在角力,我国力促和谈
当然了,战争一天没有结束,悬念便会一直存在,对于美国来说,一旦乌克兰战败投降,这两年的支援就是打了水漂。
俄罗斯历经战争的洗礼后也会更加强大,这是美国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结果。
因此,拜登政府仍在不遗余力地阻止俄罗斯在战场上的推进,除了提交600亿美元援乌法案外,拜登日前还宣布了对俄罗斯的新一轮大规模制裁。
至今,美国财政部与商务部对俄制裁的实体与个人超过了4000个,其中还包括大量中国、印度、阿联酋的企业。
俄罗斯也成了美国有史以来制裁最严厉的经济体。
面对咄咄逼人的美国,普京毫不胆怯。
2月29日,在发布年度国情咨文时,普京鼓励年轻人多锻炼少喝酒,还表示将对体检合格的人减税。
显然,普京正在酝酿一次更大规模的动员,普京和俄罗斯民众的表态,也体现了俄国必胜的决心。
而美国24年大选临近,两党各怀鬼胎,能否持续援乌,还将划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俄乌局势的改变,让谈判重新摆上台面,普京曾谈到,“我们会根据国家利益进行谈判”,但他的态度也相当强硬,“我们绝不会放弃属于我们的东西”。
对此,中国也开始了第二轮穿梭外交,致力于解决两国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
我国外交部表示,对话谈判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中国愿意为重启谈判创造条件、提供平台。
与此同时,乌克兰国内也是人心涣散,有消息传出,乌军高层正在绕过泽连斯基政府,与俄罗斯直接接触。
结语
纵观持续两年有余的俄乌冲突,中国的表现可谓是应对得当、进退有据。
既没有跟随西方脚步支援乌克兰,也没有公然站在俄罗斯阵营,令自身陷入战争泥潭。
这一高明的外交策略,为中国赢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俄罗斯与西方决裂后,在能源出口方面不断向中国倾斜。
中国不仅拿到了低价的油气资源,还顺利实现了人民币结算,使人民币国际化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中国的和平理念,促成了双赢的结果,中国声音与中国智慧,必将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与认可。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