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9日,就在国人将目光放在俄乌冲突与巴以冲突上时,蒙古国这个中国邻国的国防部长,与日本防卫大臣进行会晤。
主要目的,是商量如何扩大两国防务合作,包括防卫设备与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蒙古国想要购买日本的武器。
这两个国家是握起手来,但是,蒙古国是中俄的邻国,又搭上目前处在美国阵营的日本,一举一动都需要多加小心。
这次,蒙古国若想如愿,恐怕不是它一国说了算……
想要发展而不得不走的惊险之路
蒙古国,位于中俄之间的内陆地带,没有海域,与他国的任何交流,都必须经过中俄两国的领土。
因此,中国、俄罗斯与蒙古国之间一直维持着表面上的和谐。
可蒙古国显然不想局限于两国的发展助力,遂以“第三邻国”的外交策略,即在中俄两个地理邻国以外发展外交上的邻国。
站在蒙古国的立场上,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在中俄两个大国之间寻找生存空间,二是建立更多的外交关系,能与中俄两国谈条件。
其中,属日本与蒙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渊源颇深且交流密切。
两国的第一次接触,属于是“不打不相识”。
1268年,忽必烈派遣元朝使者出使日本,希望日本能臣服于元朝之下,奈何无果而终。1274年后,元朝两度派兵渡海,却都遇到台风而不得不铩羽而归。
历史上称“元日战争”,日本称“蒙古来袭”。
因为元朝的强势,短暂与日本之间达成合作,后来蒙古人退回塞北,与日本也断了联系。
这期间,中华民国成立后外蒙宣布独立,正式作为蒙古人民共和国,而日本发动侵略扩张战争,在蒙古国的诺门罕地区展开交战,而蒙古国也站在苏联的一方,与其对峙。
直到1972年2月,蒙古国与日本建交。苏联解体后,蒙古国寻求对外关系的心情更加迫切,与日本也逐渐紧密起来。
比如,两国之间有相扑文化的交流,而且,日本车成了蒙古国人的最爱车系。
最重要的是日本对蒙古国经济的不遗余力的支持。
2008年,日本支援蒙古国的新乌兰巴托机场建设计划,耗资6亿美金,还有乌兰巴托车站东侧的铁路跨线桥“太阳桥”,以及包括消防车、救护车在内的基础设施。
蒙古国是农业大国,正在经历从计划市场经济到资本市场经济的转变,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企业与资本的资金注入。
日本堪称最积极的那一个。
与之相回报的,就是蒙古国丰富的能源。
可是,日本难道甘心投入巨大,却只得到从其他国家一样可以获得的能源吗?
当然不止这点野心。
因为能与蒙古国打好关系,甚至越来越紧密,岂不是给邻国的中俄两国上眼药。
而日方的种种言行,也让小心思昭然若揭。
2016年6月7日,日本与蒙古国之间签订经济伙伴关系。
日媒直接摊牌:希望能通过与蒙古的经济合作,制衡加强对该国影响力的中国。
对于日蒙合作所带来的不稳定状况,中俄也随时观察着。
不过,不用中俄做出实际行动,就有一件难事,等着蒙古国解决。
如何平衡与他国关系才是小国安稳的关键
前文中提到过,蒙古国是内陆国家,要想与他国交易往来,就必须通过中俄两国的领土。
即便蒙古国有钱买武器,也有钱建立通商口岸,但是,只要中俄不点头,恐怕也会前功尽弃。
而中俄两国的态度,也取决于蒙古国的一举一动。显然,从近期表现来看,蒙古国着实有些蹬鼻子上脸。
2023年8月,日本不顾各国反对,执意排放核污水,如今已经是第四次核污水排海。
对于这个损人不利己的祸害行为,蒙古国竟然选择了支持。
除了与日本的无底线交好,蒙古国也与美国、韩国开始了战略伙伴关系。
2023年8月,蒙古国总理奥云额尔登访问美国,不仅商议了开放“天空协议”,计划在2024年第二季度两国直航,还讨论了在稀土、铜资源等能源方面的合作。
就拿蒙古国欲向日本购买武器一事来说,实际上也是购买美国的军事武器。
因为2023年末,日本政府达成协议,日本若能获得武器进口国的同意,便可以向第三国家出口,并且允许出口杀伤力武器。
2月21日,蒙古国与韩国拟定了“链接矿产-铁路的公私合作”,要搞铁路矿产运输。
而且,从中俄两国商讨“西伯利亚力量2号”输气管道的建设以来,蒙古国一直希望该输气管道能过境自己国内,并督促中俄两国尽快谈判。
蒙古国显然有了自己的小心思。
其实,蒙古国想要自卫与发展,这也是无可厚非,但是,如今它完全是“在军事安全上寄望于美国,经济安全上寄望于日本”,已显然不是一个邻国应有的安分。
对此,中俄两国是绝对不会让蒙古国变成美国阵营对抗自己的前沿阵地。
其实,蒙古国一直认为自己是身不由己,但实际上,中俄两国从未苛待过这个邻国,无论是经济援助,还是基建设施,也是尽了大国义务,
尤其是中国,一早将蒙古国纳入“一带一路”经济项目的合作中。
为的是蒙古国能自力更生,趟出一条路。
蒙古国想要借着中俄在国际上形势,谋点便利,可以理解与接受,但若把握不住方式和尺度,难保不是在自掘坟墓。
蒙古国要记住,中俄两国的友好姿态,只展露给愿意长久合作的国家,否则就是掀桌子的警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