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姐陪着儿子去美国,还趁着时差空档期来问我:万科会爆雷吗?
我想,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心中自然就有答案了。
不过呢,我真的不希望万科爆雷。
因为如果万科真爆雷,会击穿楼市预售商品房的交付信心,这对当前的新房市场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01
2024年楼市,购房者仍需谨慎!
因为从“房地产行业”、“市场热度”、“回暖趋势”三个维度看,数据并不均衡。
那么,是哪三个维度的数据呢?
全国房地产销售额。
二手房成交荣枯线。
新房环比增速。
今日的文章,就从全国房地产销售额维度给大家做个分析。
关于房地产行业的未来,房企的未来、我认为最重要的数据指标就是:全国房地产销售额。
从过往数据看,中国楼市的繁荣程度与全国房地产销售额呈现正向关系。
来,我们先看看2015年至2022年,这7年的全国商品房销售额。
201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7万亿;
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1.7万亿;
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3万亿;
2018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4.9万亿;
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5.9万亿;
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7.3万亿;
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8.1万亿;
20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3万亿;
从数据维度看,2019年至2021年的疫情对全国房地产销售额并无影响。
因为2019年到2021年疫情期间,房地产销售额分别是15万亿、17万亿、18万亿。
换句话说,大疫三年,这成交量一直在上涨。
反观2022年楼市寒冬,从集中土拍到三道红线,叠加房企爆雷,房地产销售额由2021年峰值的18万亿下降至2022年的13.3万亿。
一年时间,房地产行业的销售额消失了约5万亿!
在此基础上,2023年房地产销售额下滑至11万亿。
不过呢,2023年的房地产销售值得拆开了说说。
首先,不是跌幅收窄。
2023年统计局给出的房地产销售额是11万亿;
很多数据统计机构就跑出来身不由己的说:这是跌幅收窄。
因为2023年商品房的销售额11万亿,比2022年13.3万亿,下跌幅度是18%;
而2022商品房的销售额13.3万亿,相比2021年的18万亿,下跌幅度27%。
尽管数据统计维度说“跌幅收窄”没有错误,但2023年真实的购房需求远低于11万亿。
因为这11万亿里面,至少有1万亿到1.5万亿是“抵工程款”和“地方城市点对点购买的”。
抵工程款——
在房企的销售操作中,工程的费用不给了,直接把房子过户给你,算你一次性付款,这种做法就是低工程款。
这种操作在房企端,只是应付款减少,但房企收入并没有真实增加,但总销售额会显示多出售一套房子
地方城市点对点收购——
例如青岛、重庆、合肥收购商品房做保障房。
地方城市收购商品房会给房企支付房款,但无论成交10亿还是20亿,这种成交都不是市场的真实需求。
所以,2023年真实的购房需求产生的交易额大概在9万亿到10万亿。
换句话说,真正老百姓买房产生的交易额大概在9万亿到10万亿。
关于2024年楼市行情,可以看文章《》
02
那么,2024年房地产交易总额会是多少呢
来,先看看2023年的新开工建设量。
2023年1月到12月的新开工建设量9.54亿平,同比下跌20.4%。(统计局数据)
那么,这个新开工建设量意味着什么呢?
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我们不知道包子店在未来能销售多少包子,但可以通过剩余的面粉重量,估算出未来销售包子的数量。
那么,现在这9.5亿平米的面粉,能做出多少包子呢?
按照2023年的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10437元/㎡,大概可以推算出2024年房地产销售规模在9.5万亿。
但是,这9.5万亿是一个静态的绝对值。
如果按照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2022下降8.5%的比例计算,那么就是:
9.5亿平米乘以8.5%=8.07亿平米
换句话说,假设2024年的楼市行情和2023年差不多,那么2024年的全国商品房交易额最多只有8万亿。
但我们都知道,2023年的成交面积中有10%和15%的比例是非真实需求的工抵房和政府购买。
那么,按照这个比例,预计2024年中国商品房的市场成交规模最高不会超过8万亿,最低会降至6.8万亿。
为什么最高不超过8万亿?
有小伙伴要问:最近深圳楼市成交量暴涨,万一销售端复苏,房企增加供应量呢?
那么,增加面粉,有没有可能增加销售包子的可能呢?
我告诉大家:不可能
原因如下。
第一点、工期受限
从土地到项目,开发建设周期需要1-2年,就算当下楼市销售量暴涨,就算房企增加开工建设量,2024年也建不出来。
说白了,当年增加供应,来不及了!
第二点,库存量。
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目前的库存量仍然在高位。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告诉大家,现在楼市最大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个:
就是影响交易量的供需关系,就是各地方城市库存量高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来,看一下截止于2023年10月份的库存量,全国只有四个城市的库存去化周期小于12个月。
那么,大家猜测一下,现在全国的库存量之和是多少?
——202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72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0%。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长22.2%。(截止:2023年12月)
纵观全国,除了杭州、合肥、上海、济南、西安等城市外,大多数城市的库存量都很高,都需要一到二年的去化周期。
在这种情况下,房企和地方城市都不可能追加供应量。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就算需求端打鸡血,购房者嗷嗷叫,成交量一下子恢复到顶峰,市场也没法提高供应量。
一来,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7459亿元,比上年下降13.6%;
二来,新开工建设量下跌20.4%。
大家想啊,在投资额和开工建设量均下滑的背景下,2024年不可能增加供应、
所以,2024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额大概在6.4万亿到8万亿。
当然,预判统计局的在今年见底公布的数据在9万亿到10万亿,因为统计局会把非市场需求计算进来。
文章至此,或许有朋友会问:为什么我每年年初都会写一篇预测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的文章?
因为海水才能养出鲨鱼,溪水中只有娃娃鱼
换句话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8万亿,才会存在中国房企四大天王。
当全国商品房销售额降至6.4到8万亿的体量,中国房企等于蒸发了10万亿到11万亿。
但是,这10万亿或者11万亿不是凭空消失的
而是通过房企爆雷的方式,让债务出清来体现的。
所以,从商品房销售总额角度看,仅仅是2024年房地产销售额由高峰时期的18万亿,降至8万亿,跌幅超过56%
但从真实的生活角度出发,最高跌幅56%意味着绝大多数房企、上下游产业链的生存空间被极致压缩。
那么,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无论政策如何变化,买房都属于负债行为,在楼市低迷的背景下,该如何负债,看文章《》
03
最后,说几点。
1、购买二手房
最近有一个小伙伴在知识星球问我们,哪家房企的新房不会烂。
关于这点,我不止一次地说过,在房企债务出清结束之前,不要购买新房。
因为按照现在核心地段的容积率看,要么是高层,要么是超高层,建筑周期都在3年左右。
如果带装修,时间会更长。
但是,这三年时间,不可预测的事情太多。
来,再看看下面的图表。
这张图是中国还活着的40家房企在1月到2月份的销售额。
大家看看同比和环比的数据,跌幅都在40%左右。
我明确的告诉大家,按照这种跌幅,没有一家房企能“活下去”。
当然,亲爸爸的”干儿子“国央企能好些。
2、替换
那么,在商品房交易量不断下滑的前提下,该怎么看待当下的楼市呢?
来,先看一组数据。
从上图能明显的看出来,在2022年和2023年合肥、南京、天津、郑州、重庆的二手房成交量大幅提高。
所以,6万亿、8万亿,亦或者10万亿并不代表中国楼市真正的“总成交量”。
中国楼市真正的总成交量必须包含新房和二手房。
但因为二手房成交渠道分散,无论是统计局,亦或者相关机构,都没有一份准确的一手房+二手房的“总成交量”。
如果按照2024年合肥、南京、天津、郑州、重庆五个,二手房平均成交量占比55%计算,中国房地产的总交易量在22万亿上下。
换句话说,在楼市低迷,房企不断爆雷的背景下,中国楼市的总成交额依然是大部分产业无法替代的。
要知道,2023年全年中国汽车销售达到3000万辆,创下了历史新高,可总销售额也就10万亿。
所以,尽管房地产商品房销售规模还会进一步降低,但中国房地产成交总量,依然是巨无霸级别的。
2、新房降幅有限
深圳房价是降低了,但波托菲诺天鹅堡、香蜜湖一号、宝能太古城、深圳湾一号的房价仍然在15万到20万一平米,甚至更高。
广州房价是降低了,但凯旋城、汇悦台等豪宅的成交价格仍然在20万上下浮动。
所以,如果你是真正的购房者,你就会发现::
房价确实降了,但放眼全国21个特大城市的核心资产,价格依旧昂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