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腾讯云图,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模板丰富,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科技含量提高了,而总量则更加强调“持久战”。与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今天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要“紧紧抓住主要矛盾”,无疑就是“新质生产力”(也就是科技),除了“大力”、“加速”的措辞,进一步把“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助推“科教兴国”(人才要素)放在了第二位,而扩大内需的内容则下降至第三,以财政为代表的总量政策则更加强调持续发力,而非短期的强刺激。

除此之外,科教兴国重要性的提升,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潜台词”。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教兴国可谓是最大的“黑马”——从近年会议重点工作中并未提及,到此次直接跃升至重点工作中排序第二的位置。

其实科教兴国与排序第一的新质生产力也是“珠联璧合”的关系,这是因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投入,科教兴国战略正是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好“引擎”。

新质生产力有何内涵?从内部看,作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载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可以带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率的深层次变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捷径”。

从外部看,在海外AI加速发展、主要发达经济体加大新兴产业补贴力度的背景下,我国产业政策加码及切实落地的紧迫性明显提升。

总量方面,财政政策比起“速决战”,更偏好“持久战”。虽然2024年目标财政赤字率并未突破3%“红线”,但两会上正式“官宣”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以及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的拟发行规模,都意味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不变。

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出台意味着未来几年财政的发力更偏“循序渐进”式、而非“拔苗助长”式。发行不计入赤字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言外之意可能是逐步实现去土地财政化,从而真正实现经济增长引擎转型的高质量发展决心。

来源 | 东吴宏观陶川团队

▼今日推荐关注

内容分享:
【腾讯云】云服务器、云数据库、COS、CDN、短信等云产品特惠热卖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