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只次新股,刚刚发行上市一年的时间,超额募集资金是6.00亿元。
可是,你知道它用于投资理财的闲置资金是多少吗?是15.00亿元。
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没有超额募集资金的部分,也拿出来做投资理财,躺在15个亿的厚厚的资金账上吃闲饭?
更加不好意思的是,这样一只品种在2022年发行上市之后,当年企业的净利润就出现了下降,下降的比例是3.39%。
那么,紧接着上市之后的第一年表现怎么样呢?
企业的经营利润在2023年的预告之中,竟然出现了5.35亿元的亏损,下降比例高达490.26%。
是不是有一点点意思呢?企业的利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由上一个年度的1.37亿元,在市场之中,募集资金超过22个亿之后,却出现了5.3亿元以上的亏损。
不好意思,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从企业的经营业绩来看,特别是从企业的经营利润来看,波动的幅度真是太搞笑了。
以企业上市为分界线,上市之前持续性的亏损,上市前一年保持150%的增长,可是,上市之后立即出现巨额的亏损。
企业的经营业绩上市之后,变脸的速度咋就这么快呢?2019年企业的亏损金额是7995万元,同比下降61%。
2020年企业再次出现亏损,亏损12.7亿元,同比下降竟然超过237%。
在2021年度,也就是企业上市的前一个年度,企业的净利润高达1.42亿元,同比增长的比例是多少呢?超过150%以上。
在2022年,企业上市之后,企业的净利润出现小幅度的亏损,企业利润下降的比例是3%。
可是,上市之后的第一个完整的年度,突然出现巨额的亏损,亏损的金额高达5.35亿元。
企业经营利润精准的套路比什么都准?这样一只次新股,发行的数量达到了5808万股,网上发行的数量是1747.6万股,发行的价格是38.26万元。
你知道它的发行市盈率是多少吗?发行的市盈率高达125.6,而二级市场平均的市盈率是30.00倍。
仅仅是发行的市盈率就高于正常市盈率的400%,一次性得新股IPO通过发行,把未来125年的钱就已经全部募集到手。
是不是有一点点令人叹为观止呢?比较有意思的是,企业募集资金的需求金额是16.5亿元,可是通过相应的运作之后,发行的价格定的相对的较高,特别是发行市盈率超过120倍以后,所对应发行的市值高达22.22亿元,超额募集资金超过6.00亿元。
以至于出现了刚刚开头的一幕,本来超额募集资金6.00亿元以上,可是投资理财的资金高达15个亿。
从市场之中来钱的速度太快了,仅仅发行一只不足6000万的新股,可是发行的费用是多少呢?高达1.67亿元。
股民的资金,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资金,就是这样被源源不断的抽走。
不仅仅是超额募集资金被无偿的占用,而且是大幅度的闲置资金也被占用。
突然来了这么多的钱,还有谁愿意一心一意去千辛万苦的做大做强呢?
是不是与新股发行上市的初衷,与管理层希望的做大做强企业,做大做强行业的初衷背离?
杰华特在二级市场的股票走势上来看,在14个月的运行过程之中,阶段性的最高的股票价格是59.50元,阶段性最低的价格是12.67元,阶段性的股票价格是18.80元,下跌的幅度超过65%,高达68.98%。
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仍然运行在一个相对标准的下降通道之中。无论是它的中期均线,长期均线,短期均线等等,全部呈现出下降的通道之中。
中短期之内,趋势性的股票价格下跌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上涨的可能性。通过一次的新股发行,至少要狂赚两次大钱。
第一次是通过高市盈率的发行,高价格的发行,募集大批的资金,而且是超额募集资金,这样一只次新股,是不是有一点典型呢?不仅上市公司赚取大额的资金,而且中介机构也赚的盆满钵满。
满满的幸福感,满满的获得感。
第二次赚大机会是什么呢?通过高价发行之后,以特别高的价格开盘,开盘之后迅速的通过转融通的方式,通过借券的方式,特别是通过限售股转融通的方式赚取巨额的利润。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高价上市之后,股票价格稍稍的稳定一段时间之后,股票价格便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巨幅的下跌。不足14个月的时间之内,下跌的幅度竟然超过了60%。
而且仍然在空头的排列之中,让二级市场的投资人,特别是中小投资人亏损累累,血本无归。
仅仅是从下跌的市值损失来看,有相对的高点,所对应的市值高达470亿元以上,可是现在的市值是多少呢?不足82.00亿。
390个亿的市值灰飞烟灭,可是,这390个亿都是二级市场的投资人的真金白银,也是市场中投资人的血汗钱。
相应的中介机构,及其新股发行的企业,是不是在给市场挖坑呢?这个坑挖的有一点点深?是不是有一点点太深了?
面对着这种状况,你是怎么看的呢?你又会怎么做呢?说说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