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抗战时期你有幸俘获两万日军,你会怎样对待他们呢?
1942年,孙立人生擒两万日军之后,就对这些日军用了最羞辱的惩罚,来为南京大屠杀报仇雪恨,以告慰三十万受难的南京同胞,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直呼过瘾!
这场大快人心的战役被称之为仁安羌大捷,也是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最光辉的一页,缔造这场战争胜利的孙立人将军,更是因此战成名,被国际誉为“丛林之虎”,以及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军神”。
那么,此战孙立人是如何仅以一千人的兵力,战胜日军数千人的?他又是如何羞辱惩罚那些日军俘虏的?
事情还要从中国远征军的那段悲惨历史开始说起。
英军被困仁安羌
抗战爆发后,日军的侵略铁蹄,在华夏大地一路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凡日军所经之处,尽是满目疮痍,百姓惨遭屠戮,房屋田地皆被掠夺。
日益猖狂的日军,甚至放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言,对于中国似乎势在必得。
但日军远远小看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决心,也远远高估自身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实力。
在中国军队的誓死抵抗、浴血奋战下,日军的侵略阵线,推到中国西南腹地的门前,却始终无法再前进一步。
所谓战时云贵川渝,和平北上广深。
易守难攻的西南地区,作为我国的大后方,其战略意义自然不言而喻。从云南连接缅甸的那条滇缅公路,更是成了我国接收国际援助物资的唯一一条对外生命线。
日军见西南地区始终久攻不下,便打起了滇缅公路的主意,想要将我国仅存的这条生命线也完全封死。
要知道,一旦缅甸公路被切断,就意味着中国将彻底失去外援,陷入到无法补给的困境,直接被日本困死。
眼见日军已经出兵接连攻取越南缅甸,蒋介石立即组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与英美两国盟军一同抗击日军的侵略。
可是,中英美三国联军里,就只有咱们中国远征军在正儿八经抗日。
因为远征军深知自己背后即是祖国,已无路可退,自然是拼尽全力,跟日军死战到底。
但英美两国,只是顺带过来保护一下自己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对于抗击日军也并没有太大兴趣
尤其是对于殖民地遍布全球的英国来说,就算缅甸这一个殖民地失守了也无所谓,能保住印度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英军在缅甸的作战非但不积极,还唯恐中国在缅甸做大,打跑日本人后,缅甸便成了中国的势力范围,所以英国对中国远征军始终貌合神离,中英配合作战也成了一句空话,甚至英军还时不时就坑一波队友,把远征军推进火坑。
1942年的仁安羌之围,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
4月17日,日军占领缅甸首都仰光之后,兵分三路继续向仁安羌进攻。
仁安羌是缅甸的能源基地,一个油田年产石油百万余吨,日军对此自然是垂涎三尺。
纵观日军进攻仁安羌的三路,虽然左路被戴安澜带领的远征军200师阻击于同古,但负责守卫右路的英军,面临日军的势如破竹,却直接望风而逃,一路将阵地拱手相让。
逃跑之前,为了避免油田落入日军之手,英军还引爆炸毁了仁安羌油田,搞出来的动静简直堪比末日。
可谁料,日军33团在听闻油田被毁后,竟然直接采用迂回战术,把英缅军第一师的后路切断,将其包围在了仁安羌内,不得前进后退一分一毫。
竟然意想不到的是,被困起来的这批英军,足足多达七千人,辎重一百多辆车,然而困住他们的日军,仅有三千多人。
三千人围七千人,这七千人却束手无策、无力突围、只能原地等死,说出来都让人笑话。
无奈之下,英军司令亚历山大,只能向中国远征军发出求救信号。
此时距离被困英军最近的,正是孙立人带领的38师113团。
